黄克诚建立盐阜根据地纪实
2025-09-03 06:13   浏览人次:

  1940年春,中共中央发出命令,要求黄克诚率所部开辟盐阜地区。当年10月黄克诚亲率八路军五纵队从皖东北地区渡过盐河,直奔阜宁、东坎。当月就解放了阜宁、阜东、响水、建湖大片地区。这时的盐阜地区刚经历了1939年大海啸,沿海倒塌房屋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黄克诚首先作手解决百姓困苦。在一无钱二无粮的情况下,不要百姓一分钱,修筑了一条长90华里的坚固海堤。1941年7月31日海堤成功的第二天,发生了比海啸时还高6寸的大海潮、百里阜东海疆,安然无恙,从根本上为沿海百姓解除了潮灾之苦。
  盐阜地区原来土匪横行,反 动势力十分嚣张,这些恶势力盘踞各自地区,烧杀抢掠、强奸妇女、为所欲为,无恶不作。还有的投靠日寇、认贼作父,出卖民族利益,杀害我地方干部,直接威胁到民主政权的存在和百姓生命安全。五纵队到盐阜区不久,黄克诚亲自部署,打击恶霸势力,镇压土顽与土匪。五纵队主力直接参战,在阜东地区就进行了季家圩战斗、沙二截战斗,镇压小刀会暴动等战斗,消灭了顾豹岑等土匪势力,巩固了人民政权,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改善。同时,人民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在黄克诚亲自主持下,各县建立了县大队,各区建立了区小队,民兵武装遍及各地。主力部队也不断发展壮大,许多优秀盐阜子弟加入了新四军。到1945年,主力部队扩大三到五倍。1941年十旅只有4个营,不足1000人,黄克诚实行主力地方化,十旅和涟水地方部队合编,坚持原地斗争。仅1年多时间,就扩编为2个旅6个营,兵员增加到15000多人。三师在1945年开赴东北时,留下了1个正规团和特务营及其他部队,还带走35000多人。
  盐阜区日渐发展壮大,成了日伪军的眼中钉。1941年日伪军出动17000余人,装甲汽艇百余艘,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对盐阜区进行大“扫荡”。黄克诚运筹帷幄,指挥七旅、八旅、九旅对敌人实行坚决回击。开始时先行避其锋芒,让开大路和城市,日夜和敌人周旋,将日寇拖得十分疲惫时,抓住敌人一部,以优势兵力,果断出击,不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当年底,消灭日伪军3800余人,击沉敌汽艇30余艘,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43年1月,日寇不甘心上年的失败、一心要铲除盐阜地区革命政权,调动17个师团,1个旅团及伪军36师,再次开始扫荡。2月份又增调15师团一部和伪军徐继太部共2万多人对盐阜区开展历时2个月的“梳篦式”清剿,所到之处烧光、杀光、抢光、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但黄克诚毫不示弱,冷静沉作应战,先让部队转入外线,再瞅准机会,运动中抓住敌人一翼,实行坚决消灭,连续取得了黄营子、单家港、陈集、陈家港战斗的胜利。八旅23团在陈集战斗中,在黄克诚的亲自指挥下,与敌人开展白刃战,把敌人杀得一个不剩,取得了战争的全胜。黄克诚巧妙地把握战机、在局部上坚持以绝对优势,坚决置敌人于死地。鬼子一个中队孤军深入,抢占八滩,黄克诚及时抓住这个难得的战机、布置了王桥战斗,以24团一个团兵力,再加上地方武装,经过近6个小时血战,全歼鬼子山本中队70多人,伪军一个大队200多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到当年4月份,鬼子被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扰得头晕眼花,疲于奔命。黄克诚及时组织反攻,克敌据点35座,全面粉碎了日伪的大扫荡。这以后,日伪再没有力量向盐阜区进攻了,盐阜根据地变得固若金汤。
  在黄克诚主持下,盐阜区还十分重视发展经济,开展大生产运动。三师后勤部扶持地方建立了许多贸易公司,组织农副产品转往敌占区换回根据地急需的煤油、棉纱、火柴等。同时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就在东坎兴办了毛巾厂、卷烟厂、织布厂、肥皂厂等,东坎生产的“红火车”香烟在苏北地区很有名气。同时还成为地方和部队的热销货。沿海建立了6个盐场,使大批劳力就业。盐阜根据地还自己发行货币,“抗币”小牛票子信誉很高,币值十分稳定,对稳定根据地市场,打击敌人的经济侵略和经济破坏,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克诚在巩固和发展盐阜根据地的过程中,狠抓统一战线工作,经常走访有名士绅,请他们到军部座谈,或是登门走访,专门成立了盐阜区参议会,黄克诚亲自任参议长,定期召开会议,请著名士绅参政议政。各县也成立了参议会,把各方面的人士吸引到党的周围。
  在陈毅同志倡导下,还成立“湖海艺文社”,通过诗词唱和,交流美术、书法、木刻等技艺,让一大批文化人士在抗日大旗引导下,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苏北名人李明扬、韩紫石、季雨亭,阜东名绅杨芷江、田厚斋、庞友兰等都能主动为抗日奔走。上海等大城市的知名人士也纷至沓来,到盐阜区参加抗日斗争,如爱国“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大公报”名记者范长江、著名作家阿英、经济学家薛萶桥、骆耕漠、美术家沈其振、音乐家贺绿订、章枚等都是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冲破重重艰难险阻,来到盐阜区的,他们为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盐阜根据地的建立,华中党政军首脑机关有了稳固的依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并在盐城驻了很长时间,中共中央华中局也迁来盐城,很多党政军机关在盐阜地区长驻,指挥了抗日战争的全胜。  (彭树煌)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