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镇:烈士英名耀乡土 传承精神续荣光
2025-08-21 07:23   浏览人次:

  滨轩
  正红镇是以“五卅”烈士顾正红命名的镇。在正红镇正红村顾庄组,有一座坐北朝南的茅草屋——顾正红烈士故居。故居泥墙木窗,屋内的锅灶、磨盘、蒸笼、水缸等家当,尽可能保留着原貌。故居旁边,是刚建成不久的顾正红事迹展陈馆。展厅内,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历史图片,再现了顾正红烈士从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工人运动先驱,最终为保护工友、反抗帝国主义压迫而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馆内陈列的珍贵史料与还原场景,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1905年,顾正红出生于篆河岸边小顾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便目睹了世间的苦难与不公,心中种下了反抗的种子。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1921年,这里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很多乡邻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苏南、上海等地谋生。十几岁的顾正红也随母亲到上海去父亲那里寻求打工,后经父亲请托熟人帮忙,先后进入日商内外棉九厂、七厂做学徒工和扫地工。由于憎恨日本人贪得无厌榨取工人血汗钱的卑劣行径,顾正红反抗剥削,反抗压榨,带头组织工人们跟资本家作坚决斗争。这期间,顾正红主动联系党组织,不断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习真理,传播真理。很快,他被光荣地吸纳为共产党员,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25年5月15日,日本资本家宣布内外棉七厂停工,不准工人进场。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顾正红带领工友与厂方斗争,率先冲开厂门。面对持枪的敌人,顾正红挺身站到工人队伍的最前面,领着工友高呼“反对东洋人压迫工人”“不允许扣发工钱”等口号。日本刽子手早已盯上顾正红,此时见他带头斗争,立即对准他开枪,子弹击中顾正红的左腿,鲜血淋漓。顾正红怒视敌人,忍痛高喊:“工友们,大家团结斗争啊!”刽子手又连开数枪,顾正红倒在血泊中,工友们见状满腔怒火,蜂拥而上,同敌人展开英勇搏斗。年仅20岁的顾正红,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
  顾正红的英勇牺牲,激起全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剥削浪潮,是“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此后全国性的工人阶级罢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际上很多正义组织也纷纷声援中国工人运动。“五卅运动”在中共党史的工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烈士故去,人民不曾忘记他。家乡的乡亲,更觉得他没有离去。为了纪念顾正红,其家乡被命名为正红公社(乡)和正红大队(村)。上世纪70年代,原正红人民公社在草屋东侧新建两间砖瓦房给烈士母亲居住。其母离世后,附近村民都将看护其故居视为己任。顾正红烈士故居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命名为“江苏省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顾正红被评选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
  百年风华,红韵长存。100年过去了,顾正红为民谋福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仍深深感染着当地的百姓,以烈士的名字命名的桥梁、医院、学校、道路遍布烈士家乡。在正红镇复兴社区的十字路口中央,竖立着顾正红烈士塑像,“顾正红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大字遒劲有力。在正红中学,顾正红烈士雕像屹立在圆形的花坛中,教育学生们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精神。
  缅怀和告慰先烈的最好方式,就是把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传承好,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事业发展好。作为烈士的家乡,正红镇始终牢记先烈精神,发挥区位优势,突出重大项目招引,深挖特色产业优势,形成了电子加工、柳编、光伏、种养等主导产业,镇域经济高质高效,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其中,草柳编作为该镇的传统手工艺品,已形成从原材料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眼下,正红镇认真贯彻县委全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聚焦项目招引、为企服务、富民强村、民生保障,大力构筑经济发展新支撑,推进传统产业新升级,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擦亮民生福祉新底色,全力打赢“十四五”收官战,为“十五五”顺利开局夯实基础。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