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元高中专版
2025-03-31 17:13   浏览人次:

诗和远方永远在路上
—— 东元高中深耕教师队伍建设侧记

  东元高级中学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工程,坚持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学管理为抓手,以质量提升为目标,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举措,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分层培养体系、推进课堂改革、强化教学督导、深化常规管理、拓宽学习平台等五大举措,构建了教师成长的立体化培养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分层培养 构建成长阶梯
  青蓝工程。新教师培养,建立“双导师制”(学科导师+班主任导师),签订《师徒协议》,制定“一年合格、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成长目标,通过听课、共备、评课等环节手把手指导。每学期评选“优秀师徒”,对带出优秀青年教师(如教学比赛获奖、实绩突出)的导师给予专项奖励。
  骨干教师锻造工程。任务驱动,要求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盐城市“五级梯队”培养计划,承担校级以上课题、开设示范课、开发校本课程。辐射引领,成立“学科核心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带领团队研发教学资源,编订校本资料。每周五晚开会,确定下周教学重心。
  名师孵化工程。选拔优秀教师加入盐城市“名师工作室”,参与教育前沿课题研究,鼓励申报正高级职称、特级教师称号。
  本学期组织教师先后参加了“行知杯”“教海探航”“蓝天杯”“师陶杯”等论文评比活动,并且在全校推进教科研“123”工程,教师们踊跃参加,目前已有近120篇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竞赛。其中,尹善斌论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设计分析》发表在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上,尹善斌论文《高考默写题的刚性和柔性》发表在主流期刊《中学语文》上,王胜堂论文《抓住主线系统复习变式拓展提升能力》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王胜堂论文《导函数隐零点问题的常用求解策略》发表在主流期刊《高中数学教与学》上,成宜军论文《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解题策略探究》获盐城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教师在县级以上优质课竞赛或基本功竞赛中获奖27人,其中石其俊获盐城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参加举办县级以上讲座12人,石其俊在江苏省化学学会年会上作题为《化学科学史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提升中应用》讲座,王胜堂在滨海县高中数学教师培训期间作题为《挖掘教材习题功能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专题讲座。
  强化课堂改革 激发创新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实践者。东元高级中学以“三主六步”教学模式为引领,推动课堂教学从传统灌输式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的互动式转变,全面提升课堂效率与学生核心素养,彻底告别“满堂灌”,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要求各学科组每周开展至少四次集体备课,安排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进行说课,围绕“三主六步”模式中的“导、学、展、评、练、结”环节进行精细化研讨。例如,语文组针对新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开发了“情境化写作六步教学法”;数学组结合“问题主线”理念,设计了“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课堂互动模块。该校建校四年来,一直注重学科建设与传承,九门学科都建立了资料库,通过教研成果的共享与转化,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显著提升。
  举办“新秀杯”“东元杯”教学竞赛等,组织开展涵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育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的教师综合素养比赛,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邀请专家评委对参赛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25年春学期,高三年级率先推行备课组长示范课和核心组成员试卷讲评示范课,累计开展示范课18节,教师人均听课超4节。学校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评促改、跨学科融合”的教研氛围。
  建立“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双维考核机制,将课堂改革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每学期设立“优秀备课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师德标兵”“最美女职工”等多元奖项,对获奖者在教师节进行表彰,并通过校园公众号、宣传栏广泛传播事迹。并通过学生评教、家长满意度调查等多元反馈渠道,形成动态评价,对指导学生获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的教师,给予职称评审加分、绩效奖励。
  强化教学督导 坚持问题导向
  教学督导是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全覆盖督导+精准化整改”模式,推动教学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
  建立“推门课+随堂课”双轨督查机制,打破传统听课的程式化安排,通过随机抽查、常态听课的方式,真实捕捉教师日常教学状态。教务处联合学科备课组,每周开展不定时课堂巡查,重点检查教师对“三主六步”模式的落实效果。
  教务处联合年级部每学期对三个年级开展教学视导,实行“年级互查+学科抽查”双轨制,涵盖教案设计、作业批改、课堂实施、学情反馈等环节。定期召开学科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以便改进管理方法。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认真贯彻落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的常规管理。通过“一师一表”记录问题,形成个性化督导报告,确保问题查摆精准到人;对发现的优点在全校推广,比如,数学组创新设计的“每日一题”因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拓展,被作为优秀案例全校推广。
  每次视导结束,学校分年级召开反馈会,以“红脸出汗”的态度直面问题。例如,针对部分教师作业批改滞后、分层教学不足等情况,教务处联合年级部制定整改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通过“回头看”机制跟踪问效。2024年秋季学期,教学整改完成率达98%,教师教案规范化水平提升至95%。
  引入大数据平台,对督导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差异,精准识别薄弱环节。例如,在督导中发现双语学科滞后,迅速调整教学计划,增设“双语阅读课”,每两周双语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次图书馆,并将安排落实到课表上。学校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搭建“校长信箱”等沟通平台。
  强化常规管理 促进内涵提质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东元高级中学通过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常态检查,推动教学常规从“形式达标”向“内涵提质”转变。对希望生、错位生实行“一生一策”措施,推中培优。任课老师认真分析所任班级每位学生的历次考试情况,列出问题清单,为每位学生制定“特护方案”,做好谈心谈话、面批、课堂提问、针对性辅导等。教师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巩固辅导成果,做好再批改工作,年级部对“一生一策”实施工作进行考核奖惩。
  讲求闭环管理,定期复盘。坚持常态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通知整改、跟踪督查反馈,确保实效。针对早读和晚自习时段,学校推行“双师制”管理模式:早读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负责,明确任务清单;晚自习实行“坐班+答疑”制度,教师需提前制定辅导计划并记录学生问题。
  强化平台搭建 拓宽教学视野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立交桥。今年初,组织教师到盐城中学、盐城第一中学、射阳中学、大丰中学、建湖中学、响水中学、阜宁第一高级中学、上冈高级中学参加教研学习,还到南京参加高考二轮复习研讨会。3月份,高一年级六校联盟质量分析会在该校举行,高二年级语文组和盐城实验高中语文组在该校进行联合教研。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支持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和技术支持,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东元高级中学不仅锻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更形成了“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教学文化。2024年高考,东元高中最高分理科613分,文科600分,211达线39人,达特殊线405人,达线率为31.1%,文化类比上年增加236人,达本科线997人,达线率76.4%,被誉为“盐城市进步最神速的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深化“三主六步”课堂改革,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东元答卷! (陈慧)


走出去


一日一研


优秀教师颁奖


跨学科融合


市命题组活动


教师解题


联合教学


骨干教师示范课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