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央企缘何抢滩滨海港
2014-06-19 10:04   浏览人次:
     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5年来,我县抢抓发展机遇,凭借政策东风,不断绘就沿海开发的精彩篇章。港口开发建设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从产业荒漠到中电投、中海油、大唐、华电、中信国安五大央企先后落户。中电投储配煤中心、火电、风电项目,中海油LNG项目,大唐海上风电项目,华电陆上风电项目,中信国安滨海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等让涌动着希望和激情的滨海港,在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浪潮中峥嵘渐露。

资源禀赋彰显优势

  滨海港地处江苏东部沿海最凸出岸段,44.6公里的海岸线,是江苏沿海地区唯一的侵蚀性海岸,深水贴岸,-15米等深线距岸3.95公里,是江苏沿海建设10万至15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距岸最近点之一。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总定位是“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作为江苏沿海“三极一带多节点”开发战略中的重要节点,滨海港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沿海经济带与沿陇海线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的黄金节点。同时,滨海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江苏沿海距日韩最近的港口,这使得滨海港必将成为江苏沿海“面向东北亚”重要的战略支点。
  我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在滨海港区域入海;国家规划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滨海港将成为淮河流域重要的出海门户,辐射带动安徽、河南等内陆省份的广大地区。
  此外,滨海港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有120平方公里的低产值盐田可直接承载临港工业项目;淡水资源充沛,是建设大吞吐量、大用地量、大用水量工业项目的理想选址。

重抓配套夯实基础

  曾几何时,滨海港到处是“风吹草低见鱼塘”的景象,连一条直达港口的疏港公路都没有,其他配套基础设施一片空白。
  港口开发,基础先行。面对先期基础性投入巨大,我县不等不靠,从2006年起,坚持以疏港公路S327建设为重点,掀起了沿海“港航路桥”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不断提升港口配套承载能力。累计投入40多亿元,先后建成S327、输变电、淡水引进、北疏港公路、港城连接线、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009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县乘势而上,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港口的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2009年7月21日,携手中电投,正式启动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2011年11月21日,南北防波挡沙堤工程正式完工。在施工的最佳时段,创造了“每天抛石5000吨、投入300万元”的滨海港建设进度。
  目前,连盐铁路、疏港航道和南疏港公路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1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建设快马加鞭,今年10月份即将开港通航。按照“月亮湾,新港城”的发展思路,多次完善和修订港城规划,加快港城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三港”联动开发的保障体系。
  伴随着国家战略的机遇,快捷通达的沿海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和基础配套功能日益提升,为滨海港在能源、石化、煤化工等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招引不断实现新突破夯实了基础。

科学规划谱写新篇

  项目是港口的生命线,没有项目,加快港口开发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我县坚持把港口建设和项目招引作为沿海开发的“重头戏”,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办法,大力招引央企、民企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基地型项目,努力以开放合作破解建港难题。
  在滨海港开发建设中,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淮河门户、东方新港”的港口定位和“能源之都、石化之城”的产业定位,既符合江苏沿海开发的方向,又契合大型国企的战略利益,更顺应后发地区建设港口的现实。
  2008年12月1日,我县成功携手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开发建设滨海港,突破我县港口建设在资金和项目上的制约,成功走出一条符合滨海港资源特点、以大企业推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建设大港口、以大港口集聚大产业的港口开发之路。
  携手中电投合作开发滨海港这一港口开发模式,产生了集聚品牌效应。随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信国安集团公司等相继与我县签订协议,中海油LNG综合利用项目、大唐海上风电项目、华电陆上风电项目、中信国安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先后签约落户。
  随着这些央企重大项目的抢滩登陆,滨海港也从寂寥的盐碱地变成了开发的热土。如今,这片蔚蓝色海洋,已成为我县“转身向海、东向出海、拥抱大海”的新动力、新引擎和新翅膀,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