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父亲徐邦杰烈士牺牲75周年。86岁的大哥徐振东不顾年老病重,于10月18日,带领英烈亲属12人,从扬州、常州回乡参观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祭奠先烈。堂弟、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纪念馆主创人徐振理热情接待并亲自讲解。
在馆前广场上,有今年100岁抗战老兵、族中爷爷徐平将军题写的“雪耻碑”,碑文上铭刻:“天场人民在阜宁县二区区长徐秀倬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侵略斗争,1938年6月17日下午3时,日伪军23人疯狂闯进徐丹庄,烧毁包括徐丹小学7间校舍在内的房屋165间,时值银元6090元……。”“雪耻碑”记录的是家乡民众抗日历史,现已成为盐城市革命遗址纪念设施、滨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移步馆内,首先看到首批全国300位著名抗日烈士、新四军第三师八旅首任旅长田守尧和陈洛涟同志的夫妻照,这是他俩唯一一张合影,拍摄于1943年春天,在阜东县(今滨海县)北上延安学习之前,是堂弟徐振理发掘的,被选为主题照片,展览在序厅。
1940年7月,田守尧任八路军二纵队新二旅旅长,奉命率部南下支援新四军,临行前,在延安向毛主席辞行,并聆听指示。当年秋天,时任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队长田守尧率部进驻我的家乡阜宁县天赐场(今滨海县天场镇),扩军1000多人,帮助和支持盐阜区各县,先后建立了县大队或县总队,区、乡也建立区中队、乡自卫队。皖南事变后,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在我的家乡改编为新四军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副旅长常玉清,下辖22、23、24三个团。在盐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41年5月至7月,田守尧在黄克诚领导下,率部参加宋公堤修筑保卫,“宋公纪功碑”上铭刻黄克诚、田守尧等15位功臣英名,田守尧名列第二。他还成功指挥了郑潭口和响水口等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多次进行打击海匪、土匪、伪军和封建道会的战斗。
陈洛涟和四妹陈克秋(今年105岁)是新四军教导总队女八队学员,皖南事变后陈洛涟和陈克秋辗转来到盐城又重逢,陈洛涟和陈克秋都在军部机关,陈洛涟坚决要求到基层、到抗日前线,在天赐场任八旅政治部干事。1941年派驻徐丹村做民运工作,徐丹村的主体四周临水,只有东西两个出口,易守难攻。徐丹人对日寇有深仇大恨,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好地方。陈洛涟同志住在我伯父徐邦森家,介绍徐邦森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从组织青少年扭秧歌、教唱革命歌曲、办冬学做起,开展抗日统战、民主宣传活动,进而组织村、乡农救会、妇救会、民兵模范班,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发展地方武装。仅在徐丹就先后发展徐邦森、徐毅、徐邦杰、徐邦莉、徐平等多人参加抗战、入党。徐平将军深情回忆陈洛涟、徐毅、徐邦莉是他的革命引路人。陈洛涟北上延安前,在徐丹村西大路对徐平将军谆谆教诲的话语,年届百岁,仍然记忆犹新。
1943年3月,陈洛涟同志奉命随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率领的11名团以上干部赴延安学习,因陆路被日伪军切断,统一改乘木帆海船去山东根据地,再转赴延安。3月16日,从阜东县黄河故道入海口六合庄乘海船北上。3月17日凌晨,航行到赣榆县小沙东海域遭遇日军巡逻汽艇攻击,激战从早上打到下午,击退敌多次进攻。彭雄、田守尧、陈洛涟等16位新四军将士壮烈殉国,家乡委派负责送行的党组织马指导员、船上王老大、水手等12人也壮烈殉国。烈士遗体安葬在芦阳区,史称小沙东海战。1944年7月7日,迁葬赣榆县抗日山,在小沙东海战烈士冢的两侧,分别有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渠的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
1943年,八旅指战员粉碎了日伪对我盐阜区用兵最多、手段最狠毒的第二次“大扫荡”。3月30日,王桥战斗;4月,五汛战斗;5月3日,蔡桥战斗;6月17日,西坎战斗;6月22日,龙港战斗;8月1日,刘大庄战斗;8月9日,尹桥战斗;8月27日,四岔口战斗;9月5日,小团港战斗;9月16日,头罾中山河战斗;10月6日,陈滩战斗;10月,马庄战斗;12月14日,张家河西战斗;1944年3月29日,五汛战斗;1944年12月11日,杨庄战斗;1945年4月,阜宁战役,29位烈士安葬在天场镇天沟村。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但苏北敌伪拒绝向我投降。9月15日,八旅参加对两淮战役,为迎接解放战争准备了战场。5年时间,三师八旅不断发展壮大,由4000多人发展到10000多人,协助地方党建立了9个县、65个区750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在5年斗争中,旅长田守尧等2000多名指战员壮烈殉国。
在展厅内,我们看到三师八旅指战员的一幅幅图片、一份份史料,听到一个个战斗故事,深受教育。而当我们看到徐邦森三兄妹的展版时,作为他们的后人,非常激动。抗战时,伯父徐邦森历任村、乡农会长,区农救会主任,区委书记。1961年,在常州市粮食局党委副书记任上病逝,常州市人民委员会派船送伯父灵柩回徐丹,并函请滨海县人民委员会协助安葬。父亲徐邦杰历任村、乡民兵队长,乡长、副区长。1945年牺牲,区联防队武装护送棺柩安葬,含悲对空鸣枪送别。姑母徐邦莉历任村、乡、区妇救会长,2013年病逝,骨灰安放在常州市烈士陵园功勋厅。
看到伯父和姑母的照片,回想他们对我的关怀照顾。而父亲没有照片,只展陈了他的革命烈士证。我想起母亲曾对我说过:父亲主管民兵、民工,任务重,难得回家,回来也有任务。有时,县委、区委、联防队在我家开会,有时他带民兵去敌占区抓回伪乡长、保长在我家审问。这时,母亲就抱着我,坐在门口放哨。日伪军来村扫荡时,也是母亲带着孩子四处躲藏。由于生活条件太差,除大哥徐振东身体较好,能跟着陈洛涟同志满村跑,还当了儿童团长,组织儿童站岗放哨,其他身体都不好,二哥、三哥、小妹先后病逝。我也曾奄奄一息,已准备好芦席。父亲很不放心我,在他最后一次参战前离家出门后又返回,摸了摸我的脑袋不舍地离去。我对他的印象就是这一次,还有就是安葬他时联防队送别的枪声。在参观结束后去扫墓时,我含着热泪对父亲说:您放心吧!全国解放后,大哥和我随伯父来到扬州,先后考上扬州中学,享受烈士子女供给标准。在党和人民的关怀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我小学入队,中学入团,军队大学入党。继承他的遗志,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作贡献。1960年,我在扬州中学读高二时,保送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分在技侦部队工作,主持、设计、制造三种解密机,破译美韩日军用信号,多次受嘉奖。1978年,立功、晋级,破格由技师提为工程师。1980年,根据总参情报部安排,编写“电子解密”教材在部办培训班讲授。1983年调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参加筹建技侦专业,评为院优秀教师,任教研组长。后因百万裁军专业撤销,停止招生,1987年转业至扬州税院。期间建议并筹建税收信息管理专业,后任信息系书记、主任。您的儿媳叫梁国仪,她是我中学、大学同学。1960年冬,她父亲梁丙坤到西军电看望她,告诉她:他家原在南京下关,还有一店铺,4个工人。1938年日寇“南京大屠杀”时逃到扬州乡下,过着苦难的生活。他曾悄悄回下关,看到家和店铺已成废墟,满江浮尸,惨不忍睹。他要求她记住国恨家仇,努力学习,搞好军事训练。她毕业分配在空军,曾在空军英雄王海指挥打U2的指挥部工作,负责通信保障。1969年4月24日我们结婚时,王军长送了一盒主席像章,非常珍贵。婚后,我们回徐丹探亲,听说家乡发生过风灾,回杭州单位第一次发薪寄了20元给天场乡政府。1970年,她调威海技侦部队,设计架设大型远程接收天线,研究制造信号放大器,研究解决干扰与抗干扰问题,提高接收外军无线信号的质量,多次受嘉奖。她写的论文“无线信号接收中的干扰与抗干扰问题“曾在国际关系学院第一届学术交流会上宣读。1987年她由正团职讲师转业,在副科长岗位上认真工作,1992年评为“全国税务系统三八红旗手”,奖金200元捐给慈善单位。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是徐振理利用他几十年研究成果,于2014年创建的,是新四军后人的寻根之地,是青少年传统教育基地。2024年10月14日,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大将孙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晓龙,带领9个分会45人参观”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后认定,该馆是军队、地方上新四军旅一级唯一纪念馆。在此纪念馆之后,徐振理参与主办、协办、策划“舜臣园”等23处红色场馆园地。在常州、盐城、滨海策划命名18个英雄团队。策划成立“盐城—常州红色文化传递驿站”。先后为15位烈士补发证书,为207位烈士找到亲人,为236位烈士修墓立碑,策划成立“红色滨海行重走宋公堤”“滨海县烈士寻亲志愿队”“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等志愿团队。他曾七上央视《等着我》栏目,为英烈寻亲。
海内外新四军后人,因为前辈的革命情缘,因为红色滨海的凝聚,因为徐振理事迹的感动,他们慕名而来。徐振理常说自己在小地方,是小人物,做小事情;但他积水成渊,积善成德,成就了家乡红色文化的大事业。 (徐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