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镇的辛庄村,在历史上原来不叫辛庄村,而叫大墩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红色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大墩村改设为糜滩区郭集乡辛庄村。
1940年11月,八路军黄克诚部东进沿海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新成立阜宁县东北行署,派出陈涛、邵平等青年干部到各地开展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政权的工作。邵平在大墩、郭集自然村一带 。邵平到达大墩后,经过调查了解,把工作队部选定在贫苦农民辛成相家。邵平白天工作,晚上办农民夜校,讲革命道理,参加学习的辛成相认下邵平为干女儿,和她一起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开展民运工作。很快,郭集、二层、新滩、潘庄一带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都成立了党组织和抗日小分队。辛成相7个儿子中,有三人加入了党组织,最小儿子辛法正入党后担任工作队副队长,成为邵平得力助手和警卫人员。辛庄村经邵平、辛法正的一番苦心经营,人民武装的力量日益壮大,成为整个东北行署人人皆知的红色堡垒、抗日模范村。
1941年9月20日,县境在原阜宁县东北行署的基础上,成立了阜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大墩村改设为糜滩区郭集乡辛庄村。辛法正为郭集乡首任乡长,辛庄村辛法奎为村长,辛法刚为民兵自卫队长。邵平因工作成绩显著,调入苏皖边区机关任职。
1942年10月,日伪军大“扫荡”,进逼东坎,阜东县政府整体搬迁至辛庄村,继续领导反“扫荡”工作,一时间辛庄村成了阜东县的抗日指挥部。直到1943年底,县政府才从辛庄搬回东坎。
辛庄村坚强有力支持抗日的工作经验,被辛法正在全乡推广,带动整个郭集乡抗击日伪军、打击地主反 动武装、减租减息、支前征兵等各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辛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