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母亲
2025-07-14 09:07   浏览人次:

  岁月如歌,往昔勤劳的母亲今年住进了医院。所幸身体恢复尚可,只是大不如前。每次回到老宅,对脚下这片土地总是满怀敬畏,因为母亲的一生,几乎都在这片土地上,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母亲的娘家如今是首乌村,从前叫东风村,这里的村民是滨海最早的首乌种植专业户。母亲说,以前人们对首乌了解少,一直叫何首乌。小时候的我天真地以为,是因为何家种的才叫这个名,或许和母亲姓何有关。
  母亲的母亲严氏是孤儿,生母姓卞,住在前后黄河边的卞家渡船口。外婆由中共地下党员单云抚养到15岁,后以童养媳身份到何家。可惜母亲也说不清单云同志的来历,只知他是老革命。外公12岁就独自掌勺,后来随军做饭,他与黄克诚的故事,是儿时一家人吃饭时的谈资。母亲兄弟姐妹7人,那时除了种地,就是拾粪、捡草、喂牛这些农活。外公的表哥是马老爹,他是解放前振东乡的第一个党员,如此算来,马氏与我也是亲戚。板桥村的第一个党员洪仁才,当年和大家一起积极修建宋公堤。那时土地贫瘠,人们一边种地,一边当兵或做手艺,即便农家也很少养牛马,因为要开荒挖河,妇女也常下地干活。
  生命中有许多与我血脉相连的母亲。父亲的母亲是楼东杨氏,在南青圩耕作70年。爷爷的母亲姓潘,老太爷的母亲姓祝,祝氏的母亲姓孙。我的母亲姓何,她的母亲姓严,严氏的养母是地下党员,生母姓卞。外公的母亲姓王,奶奶姓马。
  我敬畏天下的母亲,尤其敬佩梁晓声笔下的母亲。梁晓声是位尊重平凡人的作家,他的文字满是乡间气息,总能勾起乡愁。我也常以老一辈俭省节约的习惯教育儿子,希望他懂得珍惜幸福,不做只会抱怨的人。
  母亲同样令人敬畏,她养育我们三个孩子,还供我们上学。她善良温和又坚忍勤劳,从不与人争吵,给了我们良好的家教。
  母亲没读过书,1975年嫁给父亲。父亲家很穷,爷爷早逝,父亲作为长子,操心两个弟弟成家,自己却过得艰难。母亲嫁过来时,家里只有两间破草房。父亲脾气暴躁,母亲总是逆来顺受,父亲打她也不还手,这给我的童年留下阴影。
  母亲怀大姐时还在干农活。大姐出生两年后,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我和弟弟1978年出生。因为第一胎是女孩,加上我们的到来,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土地养不活家人,还要交计划生育罚款。
  那时我们住的泥巴房破旧,穿的都是亲戚给的旧衣服。每次去外婆家都很开心,因为有好吃的,走时还能带上一些。我特别感激外公外婆在困难时的帮助,这份亲情无比珍贵。母亲和娘家关系好,农忙时大家互相帮忙,晚上一起看电视,充满温馨。
  后来我们长大,母亲变老。为了存钱盖房,一家人省吃俭用。我上小学时,连几十元学费都难交,常被老师叫出来。但那时我懂事,一心学习。父亲去江南干活,地里大多是母亲一人劳作。我考上高中后,寒假会帮母亲干农活,想减轻她的负担。
  我们成家后,父母还在劳动,母亲年纪大了,干活吃力,家里地种得少了,但她还忙着带孙子。母亲为人和善,和邻居从没矛盾,还常教育我们要善良宽容。弟弟第一段婚姻不幸福,母亲总是愁眉不展,整夜难眠。她一生都在为儿女们操心。
  前些天,我发现母亲骑车赶集时慢了很多,变得小心翼翼,这才意识到她真的老了,干活不再麻利。她心里始终惦记着家里和那片土地,即便出远门也放心不下。
  母亲含辛茹苦养大我们,在土地里劳作半生。她善良懦弱,和邻居相处融洽,默默承受生活的苦。我们从小懂事,因为知道母亲不易。她虽出身农村,却明白读书的重要,全力支持我们上学。
  但丁说:“世上有一部永远都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母亲的呼唤是世上最美的声音。《人世间》里母亲的故事感动无数人,就像歌词所唱,平凡的母亲们撑起了家的烟火,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她们的爱永远温暖着我们。  (钱科卫)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