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语,我有一些特别的情结。1982年参加全国首届青年钢笔书法大赛获得鼓励奖抄的内容就是二十几条的成语;“书法成语漫谈”“‘入’‘出’字成语对于入帖出帖的启发性意义”两篇文章先后被《书法报》刊用;下列的3个成语更是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记忆。
第一个成语:华而不实。高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我将刚背上的几句词藻比较华丽的句子写进了作文,当时还比较自得,不想作文本子发下来,看到老师的八个字批语:“用词有点华而不实”,脸上一阵火辣辣的。当时只晓得其中的大概意思,也没有新华字典或成语词典可查,更不好意思问老师,我就默默地记着。
第二个成语:以邻为壑。大概是197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上的一个成语填空:以邻为( )。老师讲解的时候我还不认识“壑”字。因为是上年的高考试题,我听得比较专注,便一下子记牢了这个“壑”字和“以邻为壑”这个成语。老师当时好像还追了一句:人,不能做以邻为壑的事。
第三个成语:交口称誉。1980年家里砌房子,我参加了搬运砖头和抬砂子,上扬州读中专前,小屋和厨房已砌好,大屋才垫好根脚。那年初冬,弟弟写信告诉我,说家里大屋已砌好,(对我家的新房子)“路人交口称誉”。那时候农村普遍是草房,我家祖代住的是丁头屋,父母亲靠勤劳、养母猪和长梨树聚了千把块钱,便下定决心砌瓦房。弟弟当年在高考复习,他语文基础不错,不知他是不是第一次地运用“交口称誉”成语,我反正是第一次的见到,却是终身难忘。
多年的读写,我识读运用过许多的成语,但上述三则是我印记最深刻的。前年有同学从美国回来,我借机邀请了几位老师和同学小聚,包括批注我作文“华而不实”的那位语文老师,他专门从南京过来,席间我提及此事,老师已没有印象。我趣说自己朴实无华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缘于老师您当年对我作文的批语提醒。大家哈哈大笑。
现在还时常会接触到一些新成语,有的我会查一下词典(手机),有的只是一看而过,当时似是记着,可一转身就忘记了,其中既有记忆力减退的问题,但主要的是,它没有镌刻在我成长或生活的关节点上。而那些在青春岁月里生根的成语,才会在记忆的土壤里开出永不凋谢的花。此处好像又有些华而不实了。
漫漫人生路,前面已夕阳。回首过往,可以用数条成语加以总结,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把人生这篇文章的尾收收好,努力地做到“点题”和首尾呼应,若是能再升华一下,那就更好了,那可比多记写几条的成语要有意义得多。 (张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