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卢冰清) 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文化+农业”的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农旅互动、城乡协同的发展路径,多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乡村旅游的统筹规划和指导意见编发,加快乡村旅游业规划编制资源整合、包装推介,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增强文化引领,打造地域品牌,构建特色亮点。完善停车场、标志标牌、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微改造、精提升”模式,保留乡村原生态风貌。
规划建设“观海听涛”“梨园小筑”等主题民宿,推出“民宿+非遗工坊”“民宿+农耕体验”“民宿+星空露营”等融合产品。打造草柳编、白首乌、木雕等非遗活化基地,开发红色文化实景演绎、盐田劳作体验等沉浸式项目。做深做实首乌种植园、万亩梨园等智慧农业项目,推出“认养一亩田”“我在滨海有片海”“认养一棵树”等定制化产品。
以视觉影像吸引为切入点,以高标准打造为宗旨,构建一套滨海乡村旅游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整体塑造对外宣传形象。依托抖音、B站、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邀请与红色研学游、海滨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活等主题相关的内容生产者进行采风和制作网络宣传短视频。策划“跟着非遗游滨海”等主题活动,推出非遗研学乡村游旅行套餐。重点举办各类乡村文化旅游活动,持续擦亮梨花文化月、农民文化艺术节、百姓“村”晚等活动品牌,不断增添乡村旅游新亮点,开拓新市场。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