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加速度 绘就故道新图景
2023-09-01 20:03   浏览人次:

  陶湾·海洋牧场创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苗乐科技建成全省单体育苗量最大、方式最全种苗繁育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创成省级产业示范园区,成功入选数字乡村省试点县……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省市高水平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的部署要求,坚持把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片区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努力走出了一条“绿富美”相济相生的转型发展新路径,不断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黄河故道新风貌。
  聚焦产业支撑 实现富民强村
  “看看这坐果率和饱满度,亩产600斤肯定没有问题了。”近日,在界牌镇条河村,全国农业示范合作社——条河小花生合作社社长盛斯延望着陆续收获上市的大片花生,满脸皆是喜悦的表情。据了解,今年该镇共种植了“条河牌”小花生8500多亩,总产量达400万斤以上,目前,在鲜果网上的售价达到每公斤10元以上。
  片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故道片区乡村振兴的根本,打造特色产业,做足“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降本增效。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保底、保价收购,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粮油、肉制品加工两条产业链,加快建设黄河故道“一区三带一基地”,聚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推动片区乡村产业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我们结合黄河故道片区优势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招引规模匹配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四青蔬菜、界牌小花生等特经作物种植面积连片扩大,滨海大米、滨海香肠、滨海白首乌、大套蜜梨等农产品影响力得到了逐步提升。”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我县紧密依托乡村优美自然环境,结合乡村特色产业资源,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作用,升级粮油果蔬、肉制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产、加、销”全链条,深度挖掘白首乌、大套蜜梨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让更多的“土特产”成为“金名片”。
  富民强村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着力点。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我县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富民强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实施“万企兴万村”、农民收入倍增、“滨商助力乡村振兴”等行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打好“特色”牌、念好“高效”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户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聚力打造“绿色生态富民带”。
  聚焦美丽宜居 建设和美乡村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实现群众幸福触手可及的关键一步。为此,我县用农房改善的实际成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让群众充分感受康居、乐居的美好愿景。
  “社区东邻千亩优质稻米基地、西接满园香生态果园、南临界牌科技产业园,一条以社区为核心的环形产业经济带正在崛起壮大。现在居住环境好了,晚上可以到广场上散散步、跳跳舞,家前屋后很整洁,我们过去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这样漂亮的新房子!”界牌镇周庄村党总支负责人说。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环境,可以让老百姓收获更多幸福感。我县把黄河故道片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深入推进农村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富民廊道,以故道焕新擦亮绿色生态金名片。
  “推进乡村振兴,环境整治这步先手棋必须要下好。”我县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引入市场化服务创新环境整治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持续解决农村散乱脏的问题,让乡村美丽宜居,让农民住得舒心。
  黄河故道沿线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我县立足黄河故道、淮河入海水道、沿海三条生态旅游廊道,串联打造万鸟天堂、月亮湾等特色节点,提档升级梨花语休闲、沿海自然风貌等旅游线路,聚力打造“特色旅游风光带”。整合宋公堤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黄河故道红色文化旅游打卡基地。整合通榆枢纽水利风景区、万鸟天堂等,打造梨花语生态旅游度假区。整合海洋牧场、冰雪大世界等,打造沿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形成黄河故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聚焦文化振兴 倡树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美好的生活,除了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要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
  “我奋斗,我幸福……”今年7月24日晚,伴随着最后一个节目歌伴舞《我奋斗,我幸福》的悠扬旋律,2023“夏季村晚”惠民文艺巡演落下帷幕。
  7月1日至24日,文艺巡演“流动车”连日转战全县相关镇(区、街道)的16个村(社区),每到一处,音乐声响起,便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欢笑声不绝于耳,演出现场成为乡村最热闹、最欢乐的地方。
  “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只有以文化乡村、文明乡风做支撑,人居环境才能美起来,村民精神面貌才能焕然一新,迸发出强大力量。”县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县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和文明新风示范户评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常态化选树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下一步,我县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目标,把黄河故道片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打造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加快绘就新时代新农村的滨海画卷。


""
陶湾·海洋牧场
""
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大数据运营中心
""
三叶农业科技公司加工车间
""
苗乐科技公司育苗基地
""
宇美科技公司生产车间
""
瑞杰智能设施大棚
""
梨花语景区
""
万亩梨园
""
长法新村
""
全国文明村——新安村
""
农旅·朗坤农科园鸟瞰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