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智造”助推传统工业蝶变焕新
2025-08-06 07:14   浏览人次:

  李想  陈为琨
  从传统阀门制造到核级装备研发,从普通机械加工厂到智能化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县加快绿色转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在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构筑新优势。
  低碳引领 推动制造业向“绿”而行
  机械制造产业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集聚以苏盐阀门、万恒铸业为龙头的几十家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但受污水、废气治理成本及技术制约,部分企业无法集中处理后道工艺,导致运营成本高、治理难度大,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
  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是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典范。作为全省唯一的一家机械制造产业服务中心,绿岛通过工艺共享解决机械加工企业“小、散、乱、污”问题,引导传统机械制造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项目重点建设模具中心、3D打印中心、表面处理中心、喷涂中心、热处理中心、原材料配送中心、危废固废仓储中心等功能单元。”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祖烨介绍,建成后的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与宁夏共享集团、坤歌智能科技、苏盐阀门、江苏雄越等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平台等优势,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机械制造产业服务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滨海内外250家企业提供集中配套工艺服务,与36家汽车、机械加工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初步打响绿岛智能制造服务的品牌。
  数字赋能 推动“制造”迈向“智造”
  8月4日,在绿岛3D打印中心,3D打印机和智能化生产设备整齐排列,技术人员在3D打印机间来回穿梭,带有激光发射器的3D打印装置在轨道上往复运动,模型切片、构建基底、添加粉末等程序一气呵成,一件件机械设备模具产品瞬间完成。
  绿岛服务中心的主要产品是服务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产业的铸造砂型模具。“3D打印机生产时,技术人员只需将产品参数输入电脑,铺砂器就会在指令下开始操作,仅仅几个小时,砂芯打印就能完成。”祖烨指着眼前的一堆模具说,这是为常州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按照传统制作方法需要1个月以上,而通过3D打印技术只需要7天。
  与传统工艺相比,3D打印解决了模具制备周期长、成本高和难以制作曲面等复杂构件的难题,打造了无吊车、无模型、无重体力劳动、无废砂及粉尘排放、无温差的“五无”生产模式,真正实现智能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 撬动产业质变升级
  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为企业供应绿色产品,并为他们解决废、污处理的问题,实现降本和增效的“双赢”。
  坤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绿岛中心合作,新上智能喷粉线等生产线。绿岛中心每年为坤歌公司喷涂1000多万只各类锅底,有效保障该公司年产1500万台智能家电产品的目标。
  绿岛的表面处理中心建成国内先进的钝化、磷化发黑自动化生产线,业务覆盖30多家企业。苏盐阀门负责人说,把表面处理工序全部交给绿岛服务中心,公司产能同比提升6%。
  江苏雄越石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则将所有阀门、油田井口产品的涂装、打磨等工艺全部交给绿岛服务中心,每年可降低9.8%的运营成本。
  绿岛服务中心打响了智能制造服务品牌,取得10多项发明专利,培育8家规模以上企业,预计今年实现开票销售30亿元。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