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朝夕幸福”传递“民生温度”
—— 我县扎实开展关爱“一老一小”服务工作
唐颖 吴燕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聚焦“一老一小”的现实需求,不断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全力以赴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交出了“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的高质量答卷。
3月14日中午,记者走进东坎街道珺悦府长者幸福食堂,只见大厅里排满了前来用餐和购餐群众。“我们的菜品种类丰富,来这里用餐的不仅有社区的老人,还有很多在附近工作的居民。”该食堂负责人告诉记者,老人们通过智能刷脸,便可以吃上可口的午餐。
“这里食堂价格公道、食材新鲜,每天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饭和汤都是免费续的,不但菜品丰富,而且60岁以上老人还可享受就餐补助,很实惠。”正在就餐的市民黄盛华笑着告诉记者。
目前,全县共有24家“长者幸福食堂”,实现所有镇(区、街道)全覆盖,老人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县域范围内“走到哪,吃到哪”。围绕办好“小食堂”,服务“千万家”思路,部分食堂还提供送餐服务,老人电话点单后30分钟内即可享用送上门的“暖心”餐。
便民就餐服务辐射面不断扩展,居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记者发现,珺悦府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里不仅有长者食堂,同时还配套了短租房、护理间等多功能室,以及报刊书籍、健身器材等多种文体设施,平时老人可以到这里进行各自喜欢的娱乐活动,享受到工作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
“我们突出医养结合主题,致力于打造为老人提供满足身体康复、精神慰藉、文体娱乐、情感交流需求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到应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珺悦府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汪素梅告诉记者,养老服务中心集日间照料、老年助餐、休闲娱乐、康复理疗等服务于一体,受到周边老人的一致称赞。现下,睦邻点已成为聚人气、有活力的家门口老人的“活动驿站”。
据悉,去年以来,我县累计建成16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等服务。同时,为1600名75岁至79岁中度、重度行动不便的社会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助老员为老人提供理发修脚、清洁助餐等生活照料服务。目前,居家上门服务惠及3.2万名老人。
为缓解部分家庭成员照护压力,我县按照“因户施策”原则,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根据老人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改造方案,为60名老人家庭安装养老设施设备,同步开展每天上门服务。
“一老”情连夕阳,“一小”牵系朝阳。3月15日上午,位于朝阳小区西门的东坎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内,小朋友们正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航模、阅读课外书籍,大家打开心扉结交朋友,工作站里充满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的气息。
“这里学习氛围很好,老师教得很认真,还能交到许多的好朋友,离我家也很近,我和孩子都很喜欢这里。”市民于冬梅告诉记者。
“整个未成人保护工作站近500平方米,设有阅览室、心理健康疏导室、普法教育室、亲情视频室、模拟法庭等功能室。”东坎街道未成年保护工作站负责人孙平介绍,该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引进专业社工组织运行,围绕“送安全、送运动、送阅读”组织系列活动10余次,参与儿童300多人次,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家长的好评。孙平表示:“我们将依托未成年保护工作站,开展全方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强化阵地功能,加强‘家、校、社’联动,将学校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一系列颇具特色、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
关爱困境儿童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优质社会组织为全县7000多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守护服务。该项目从去年7月份实施以来,按照每月上门不少于1次、服务时长不低于1小时提供爱心守护服务的要求,已累计走访2.5万多人次,累计解决涉及儿童就读、保障和关爱等问题8个,确保“幼有所护”。
“最近,我们还组织36名机关党员干部和孤儿开展结对关爱活动,定期上门看望,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目前这项活动已全面展开。”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创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服务新模式,全力办好“一老一小”的关切事,让老人享受更健康、更幸福的晚年,让少年儿童拥有更安全、更幸福的童年。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