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雨朦) 今年以来,县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主动策应滨海绿电、冷能等特色产业发展,放大“营商诉服中心”服务效能,强化“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调解中心”解纷实效,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上门立案、解纷指导、信用修复等全周期司法服务,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以法治的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擦亮滨海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深入。紧扣黄河故道建设需求,立足农村、农业发展实际,以新建正红人民法庭为载体,依托“融合微法庭”“法官联络点”和“庭村共建”项目等,科学调整法庭管辖范围,探索类案专业化审判法庭,全力提升法庭干警办案能力、服务水平,为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推动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清理,提升“12345”“人民来信”回复质量,采用案件评查、集体研究、公开听证、依法终结等方式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有效开展巡回审判、做优做强“你说我说滨法说”普法栏目、落细落实司法建议制发,从个案、类案中及时掌握潜在性、苗头性问题,为党委政府当好法治参谋,以“审判之力”促推“社会之治”。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