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帆 护企远航
2025-03-31 18:03   浏览人次:

以法为帆 护企远航
—— 县人民法院聚力开展“滨企法助”工作纪实
  

  丁紫凌
  以公平正义护企,以暖心服务安商。近年来,县人民法院聚焦企业需求,创新“滨企法助”工作法,以服务保障“硬”举措,营造经济发展“暖”环境。
  前端发力 提升护航“源动力”
  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如何为企业纾困解难、护航发展?县法院通过“菜单式”“会诊式”“远程式”服务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企业今年经营情况如何?”“企业发展中有哪些法律需求?”“您对我们法院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县法院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21名院庭长实地走访辖区多家企业,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型升级、法律需求等,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并向企业征求法院在依法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面对面“把脉问诊”,精准开出“千金方”,化解企业“燃眉急”。
  执法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经营主体更具认同感、司法举措更贴心,无不彰显着县法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司法担当。
  “足不出户就解决了难题,司法服务真贴心!”该院靠前服务企业的贴心做法获园区众多企业连连点赞。
  进一扇门,解万般难。全市首家“营商诉服中心”落地县工业园电子信息智慧产业园,设立“法护营商调解室”,每周二、周四法官驻点答疑,同时充分运用江苏微解纷平台,语音答疑、云端联调,法官“连麦指导”200余次化解96起纠纷。
  从源头拧紧纠纷“安全阀”。县法院以“法院+”为核心,搭建起多维联动的解纷生态圈。
  以“经验+法律”双引擎提升解纷效能。该院联合县司法局、县工商联成立滨海县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定期为商会调解员开展集中答疑和业务指导,全面提升商会调解解纷实效。打造“诉前保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三步法,以保全促调解、以调解化纠纷,成功督促25家企业主动履行义务。
  因案施策 提振发展“续航力”
  “没想到立案后仅半个月,就足额收到了20万元货款,这下我们公司总算能缓一口气了……”
  我县某企业负责人将一面锦旗连同感谢信一并送到县法院,感谢法官快速高效化解涉企纠纷案件,为企业加速资金回笼、维持良性运转提供法治保障。
  蓄得水深凭鱼跃,法润营商百业兴。县法院严格落实县委向海图强、工业强县的部署要求,持续增强司法护航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建立涉民营企业案件“五个优先”工作机制,即优先介入、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对涉民企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涉诉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2024年全年审结商事案件5759件,标的额10.97亿元。
  以法之力,护企前行。该院依法惩处危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重点打击危害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黑恶势力犯罪,对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处一起,着力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某风有限公司是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的重点项目,被告人吴某某以各种手段阻碍中标企业进场施工,导致2家中标企业被迫弃标,造成项目公司及中标企业经济损失28万余元。县法院直击痛点、依法严惩。该案由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两长”同庭办案,判处被告人吴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有效警示教育各类经营主体合规竞争,有力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良方”助“善治”。围绕商会商事调解和商事审判中发现的内部管理、劳务用工、知产保护等企业涉法风险发送“法律诊断”意见书,提出针对性、可行性风险防控建议。针对排查梳理发现的监管问题,发出12篇工作提示函及司法建议,提醒督促弥补监管漏洞,1篇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涉民营企业优秀司法建议”。 
  执行有为 激发企业“生命力”
  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化“双难”为“共赢”。县法院秉承“如我在执”理念,妥善办理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依法运用执行措施,规范执行行为,开展“亲商护企”专项执行行动,联合盐城广播电视台进行线上全平台同步直播,为19家企业成功追回债权1.12亿元,共计10万余名网民线上见证行动。
  以“活封、活扣、经营”执行路帮助困难企业重焕生机。2024年以来,该院共计对517件涉企执行案件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助力279家企业摆脱“涉诉之困”,有效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要让“企业敢干”,还要让企业“轻装前行”。在一起标的额为1177万元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该院审慎权衡、多方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被执行人某公司一次性给付711万元。在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为被执行企业减少支出400余万元,帮助减轻债务负担,有力促进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企业敢干”还离不开信用的支撑。县法院一手重激励,一手严惩戒,围绕企业信用修复作出一系列积极探索,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为17起案件中主动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及企业开辟信用修复通道,推动形成“失信可纠,守信畅行”的信用环境。
  对于一些确实发展困难的“僵尸企业”,该院持续深化“执破融合机制”,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推动23家企业优化结构、4家企业破产重整成功,释放土地资源68亩、盘活厂房3.13万平方米。其中,高效处置6000平方米不动产,助力某直播基地投产运营,促进科技成果来滨转化,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司法动力。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