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滨海惠民生
2019-09-26 09:57   浏览人次: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健康滨海建设步履稳健。
  聚力优化卫生资源布局
  在县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高耸,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单位科学调度,每天上足机械和人员,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预计今年底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新院区建成后将设置1600张床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于一体,能更好的满足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文介绍说。
  “十三五”以来,我县针对医疗卫生计生资源总量不足、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的现状,坚持“公立主导、需求导向、合理布局、规模适度、融合发展”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加快县城医疗资源布局调整。总投入25.3亿元,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县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医养一体化。同时强化引导民营医院向特色专科医院发展。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改扩建185个村卫生室和改造提升6个卫生院,创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3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8个、省示范村卫生室33个。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人民医院与蔡桥卫生院医共体建设开展试点,建成6个专病专科联盟,选派专家下基层设立县级名医工作室,实现“周周有名医”,实现“小病不出镇村、大病不出县”目标。
  加快卫生计生服务资源整合。按照“县整合、镇增强、村共享”的思路,推进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的整合。顺应全面二孩政策,优化整合镇区卫生院产科资源,大力推进爱婴医院创建工作,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建设,不断巩固扩大国家级妇幼保健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成果。
  构建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健康滨海”战略,全力推进健康惠民工程,着力构建“健身、防病、治病、康养”一体化全民健康服务体系,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在县人民医院全民健康服务中心,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排队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血检、B超、心电图、血压等,通过免费健康体检,达到未病先防、小病早治的目的。          
  “感谢政府对我们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每年帮安排我们体检,体检的医生服务也好,体检完还有早饭,我们很满意。”正在体检的王洲对记者说。
  据了解,我县从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启动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县财政每年投入6000万元,对全县所有常住人口实行免费体检“一年一检”,自主研发全民健康管理360平台,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掌握低收入人口、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在全省第一家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实时对体检数据进行精细化、全流程分析。整合公立、民营两类机构和县镇村三级机构体检力量,采取“镇卫生院集中固定检+进村入户检+县城小区体检车巡回检”等方式,对全县范围内的近百万常住人口进行免费体检。目前,受益人群约190万人次,2018年完成体检75.3万,检出各类异常14.7万人,修改完善电子健康档案87.92万份,建档率94.08%,异常跟踪管理率达95%以上。今年已经体检31.9万人,我县居民通过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享受专业的健康服务。
  同时,我县还加快健康阵地建设,建成健康步道4条18公里、健康主题公园2个,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健康“五进五服务”活动,建成100多个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70个健康自助检测点、50个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队。实施康养融合行动,建成养老服务中心28个,高标准打造中医“康养中心、养生保健中心、康复中心”三大中心,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分层次、高质量的健康养老服务。
  打好组合拳织牢保障网
  除病根,拔穷根。在健康扶贫中感受“滨海温度”……近年来,我县坚持将健康扶贫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统筹兼顾,按照“精准到户、分类施策”原则,加快构筑健康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水平、政策落实“三道防线”,有效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滨海港镇翻身河村农民蔺新华去年10月被诊断患脑动脉瘤,手术医疗费14.2万元,新农合报销7.3万元,低收入农户补偿3万元,大病托底救助2.8万元,个人实际承担仅1.1万元。
  “现在政策好,要不是有各种补助,14.2万元的医疗费,对我们低收入家庭来说,实在背负不起。”蔺新华对记者说。
  蔺新华是我县在织牢健康扶贫保障网过程中的受益人之一。近年来,我县坚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系,通过提高新农合补偿水平、降低住院费用结报补偿起付线、调优分段报销补偿方法、发挥兜底医疗保障作用,致力让低收入人口少花钱、不花钱,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对低收入农户实行“三免、四补、两简化、一提高”政策。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实现低收入人口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全覆盖。
  通过新农合补偿、大病救助等多种途径,低收入农户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5%以上。同时,自主研发管理平台,实行“五步筛查”精准识别健康扶贫对象,强化动态监测免费体检、签约服务、大病救治、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实现对低收入人口实时管理、动态分析和跟踪服务。扎实开展“双百”行动。县级百名骨干医师为152名低收入重病患者提供“一人一策”,开展“家门口”医疗服务。
  完善落实城乡统筹的救助政策。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将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经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报销后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将重度残疾人、贫困妇女“两癌”患者等困难人员救助比例提高到50%。建立联合救助机制。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相衔接的互动、互联机制,构建完善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实行联合慈善救助,对经基本医保补偿、大病保险赔付和医疗救助后仍无法承担个人自负医疗费用的困难群众,实行多渠道救助。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