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志愿者阿姨给了她母亲般的温暖,寒门女孩卢春玲说———
“我想学教育,改变更多贫困家庭”
东坎街道广垛村,多是二层的小楼,有一栋低矮的平房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寒门女孩卢春玲的家。近日,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直通车来到广垛村采访,见到了申请助学金的寒门学子卢春玲。今年高考,她取得了理科366分的好成绩,是全班第二名,第一志愿填报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
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爸爸和奶奶,微笑挂在嘴角。记者了解到,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成长的路上,她遇到了多位如母亲般关心自己的老师,因此自己立志要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奶奶:你要多学会一些,将来就不用求人
卢春玲的家中陈设简陋,唯一有空调的房间,留给了双目失明的奶奶。门前的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种着蔬菜瓜果。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主要靠务农和低保来维持。十几年前,卢春玲的父亲因一场意外,造成腿部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前年,奶奶双目失明,常年卧病在床需要人照料。
从七八岁开始,卢春玲就跟着爸爸下地干活了,种玉米、锄草、打农药……这些地里的活儿她都会干;逢年过节,蒸馒头、擀面条、包粽子、包饺子也是一把好手。在其他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奶奶和姑姑就手把手地教她料理家务了。奶奶时常对卢春玲说,“你多学会一些,将来就不用求人了。”
卢春玲10岁时,父亲在工地上受了伤,住进了医院。她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暑假作业写完,然后跑去医院,日夜照顾父亲。正是那次意外,使得父亲落下残疾。前年冬天,奶奶又因为白内障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卢春玲腾出明亮的房间给奶奶,自己住进了阴暗闷热的小房间。卢春玲说,父亲虽然残疾,但是很乐观,自己也继承了这一点。她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像好朋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父亲在身边,她都可以坚持。父女俩相互支持依靠。
老师:只要努力,肯定可以改变家庭现状
小学是村里的小学,初中是并镇前的镇上初中,高中考入了滨海中学。不管在哪个学校,卢春玲的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她说,家庭没有给自己任何的学习压力,所有的动力和鼓励都来自老师。
“小学时,同学们年纪都小,我常常因为家境贫寒被人冷落嘲笑,是老师帮我克服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难题。”说起小学时期的班主任于会老师,卢春玲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她像妈妈一样,给我扎小辫儿、买零食、买衣服。”初中住校,周末时所有的学生会回家跟父母团聚。班主任滕友瑾老师了解到卢春玲的家庭情况后,经常带她回家吃饭,待她像女儿一样。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卢春玲第一时间向滕老师报喜。
高中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对卢春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班主任高瑞胜老师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帮卢春玲向学校申请减免了学杂费、伙食费。高一时,卢春玲面对“高手如云”的同学,一时感到不适应,成绩曾直线下滑,高老师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给她学习、生活上的建议,帮助她适应高中生活。高老师对她说,“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改变家庭的现状”,这简单的一句话成为了卢春玲前行的动力,也让她在内心默默决定,将来要当一名教育工作者。
卢春玲:我想当老师,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卢春玲学习成绩好,村里人都知道。还在她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村里就有家长把一二年级的孩子送到她家学习。今年高考后,卢春玲立即考虑暑假规划,怎样凑齐大学的学费。她设计了暑期辅导的海报,在镇上发放。还联系了一家农家乐的餐厅作为辅导场所,并且邀请自己班上两位尖子生同学一起为学生辅导。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卢春玲精心设计分类辅导计划,做到不同学生不同进度。
没几天,经过口口相传,陆续有40多位学生报名,其中有小学各个年级的,也有初中生、高中生,甚至邻村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过来。40名学生中,有四位是智力缺陷的孩子,卢春玲特别关照。她对一位智力缺陷孩子的妈妈说,“这个假期,也许我不能在学习成绩上给他很大的提高,但我会鼓励他跟人交流,锻炼他的沟通能力。”暑假开始,卢春玲每天从早上六点忙到晚上九点,声带已经受伤了,她戴上话筒继续给学生们辅导。
除此之外,卢春玲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当地公益组织“青橙之家”负责人、坎北派出所民警张珍巧阿姨经常带卢春玲看望留守儿童、慰问孤寡老人等,这些活动更加坚定了卢春玲的公益之心。卢春玲说,志愿者阿姨给了她母亲般的温暖,“希望将来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改变我家庭的现状,还要改变很多像我这样家庭的现状,改变更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