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思想保障
2019-07-10 07:39 浏览人次:
全县培训农民和专业大户10多万人次,296个村(社区)均建立“三会合一”的村(社区)文明新风理事会,“文化预约”入选《江苏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选编》,东坎街道新安村、滨淮镇东罾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近年来,我县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滨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新”工程,切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县农村风气明显好转,农民文化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突出价值引领 培育新农民
朱德元是八滩镇卫东村村民,家里种了20多亩地。昨天,他来到位于该镇农业园的田间学堂,在前排找个位置坐了下来。镇里农技员讲授农田管理的相关知识,下面坐了40多名像朱德元一样的种植大户。
八滩镇“三新”田间学堂,建有智慧农民培训区、种植技术和产品展示区、城市农民体验区等三个推广教学板块,开办一年多时间,已经组织“党的初心使命”“乡村环境治理”“实用技术讲授”等10多期主题培训。
“像这样的田间学堂,我县目前已经建立了200多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县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学习新思想、塑造新风貌、培育新技术3个方面进行培育,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构建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基础保障。目前,全县有1173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由新型职业农民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近150个。
推动移风易俗 涵养新风尚
八巨镇前案村文明积分超市里,64岁的村民殷保香挑来拣去,最后拿了一袋洗衣粉和一壶洗衣液。“按照村规民约办事,获得相应积分,就能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殷保香乐呵呵地说,“做个文明家庭,争取更高积分!”
前案村充分发挥道德讲堂、文明积分超市、新风餐厅等载体作用,通过规范化引导、常态化激励、制度化约束、便民化服务和产业化增收,广泛发动群众共创共建文明家园,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创造力,走出了一条“乡风文明”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和“水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破题关键,我县采取举措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县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适办、神事不办”为目标,制定了“三年计划”,深化“六大行动”,紧扣“三个重抓”,全面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目前,各镇(区、街道)文明新风合格村建成率达70%。
坚持文化共享 创造新生活
滨淮镇双树村村民张奶奶是个戏迷。听说县淮剧团送戏下乡来,她赶忙丢下手中农活,赶了5里多路来到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此时,大礼堂内,一场弘扬传统孝道的淮剧《娘愿》正在上演。
滨淮镇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投入100多万元,实现27个村级文化活动站点改造建设全覆盖;组建了27支农村文艺宣传队伍,组织系列文艺创作竞赛、文艺展演,带动群众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近年来,我县针对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深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壮大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产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着力打造“文化预约”品牌,根据群众“点单”数量,配送文化产品到镇村。已累计接受城乡居民预约9万多人次,直接受益群众达80万人次左右。“文化预约”获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被省政府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项目。
注重镇村联创 共建新家园
昨天,东坎街道新安村文化广场戏台上,正在演唱《秦香莲》选段的淮剧票友张梅神情专注,台下,74岁的村民杨红花目不转睛。
新安村以“生态、集约、宜居、便民”为遵循,大力实施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不断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持续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二十多项荣誉,见证了这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十年间的跨越发展和巨大变迁。
近年来,我县主动顺应群众期盼,通过以县带镇、以镇带村、镇村联创,着力提升全域文明程度,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抓统筹,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建设城乡一体文明;抓引领,用文明引领乡村建设,在注重物质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嵌入;抓特色,根据每个村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也设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让每个村彰显出不同的特色;抓示范,县级层面以全国文明村和省级文明村为示范单位,各个镇明确基层条件好的村作为示范村,在面上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其他村学有榜样、干有目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命崇高,任重道远。下一步,我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地把这项工作做深做实,不断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立足根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抓住创建,以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等系列创建为载体,不断地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优服务,以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风向标,统筹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对新时期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