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侍甜田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我县掀起了一股文明祭扫的新风尚。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鲜花祭祀作为一种文明且富有意义的方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缅怀已故亲人、表达思念之情的选择,鲜花祭祀已日渐成为清明节文明祭祀的一种新风尚。
3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县城中市路上的一家花店看到,素净的白菊、雅致的黄菊等各类祭祀用的花卉已经摆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店员正在忙着包扎花束,确保清明节期间货源充足,店内和门口也放置了不少祭祀用的花篮、花束,供市民挑选。
“现在提倡文明祭祀,鲜花代替‘烟火’逐渐成为市民祭祀的首选。”花店店主沈海兰一边修剪花枝、包装花束,一边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店用于祭祀的菊花是最为畅销的,除此之外,像康乃馨、白玫瑰等都可以插入花篮寄托哀思。每天都有顾客线上线下预订菊花,清明节当天的订单量已经有600支左右。”
记者了解到,从3月中旬开始,许多市民陆续开始预定祭祀鲜花,尤其随着近年来移风易俗和文明祭祀工作的宣传推广,以及市民文明祭祀意识的逐年增强,祭祀鲜花越来越畅销。沈海兰表示,“今年的销量比往年要增加一些,我们充分做好了花材备货的准备,提前一个月从云南等地预订了祭祀鲜花。”
“鲜花祭祀好,既庄重又环保,这些年家里的清明节祭祀,我们都会用鲜花代替纸钱,这种方式既符合文明祭扫的理念,又能表达对亲人的深深哀思。”正在花店里预定祭祀鲜花的市民程雯告诉记者。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为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积极营造安全、文明、绿色、节俭的祭祀氛围,清明节期间,我县向广大城乡居民发出倡议,倡导文明祭扫,倡导庄重、简朴过清明的文明习俗,鼓励和提倡以鲜花祭祀、网络祭扫、植树绿化、家庭追思等文明祭扫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