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光耀滨城
2024-11-04 08:49   浏览人次:
  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于俊崇院士工作站;建成箐英荟产业研究院、苏州离岸孵化中心,绿岛智造中心等产业服务综合体功能不断增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天能新材料公司“退役动力电池处理精准协同调控全组分定向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入围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拟立项目,为全市唯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生产力跃升的关键。今年以来,我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锻造新质生产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科技创新步履铿锵。
企业是科技攻关的“攀登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最为敏感。我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攻坚科创企业培育,建立以需求为牵引、企业为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
  经过发展,一批处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企业破茧而出、各领风潮;其中,苏盐阀门建成了行业内第一家“5G+”工厂、智能应用场景达到12个,生产的电动全焊接球阀成功国产化、被应用在“西气东输”工程上;雄越机械自主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FLS130-140压裂闸阀,其抗压等级远超国内标准,打破了国外企业相关技术垄断,性能指标远超设计标准;矽润半导体生产的低功耗半导体二极管,填补国内半导体领域低正向电压芯片技术、超声键合焊接等技术空白,广泛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今年,我县又有16家企业进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317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72家企业申报高企。
  科创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科创平台能级则高位跃升。如今,全县建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1家,众多“高能级”平台正激发创新“裂变”。第15届新华高峰会发布的2023年江苏县域科创增速30强榜单中,我县位列第6名。
  “打造石油机械产业‘双链’研究院、成品药研发中心,提升滨海(溧阳)科创飞地、滨海科创园运行质效,促进科研成果来滨转化、科技企业在滨孵化,目前已经入园孵化项目12个。”县科技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科研院所的落地成长,为我县增添了科技创新的气质和发展突破的动力,在一个个产学研平台的加持下,创新成果也加速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县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搭建涉企行政执法智慧监督平台,从严执行“企业安心生产日”制度,常态化“访企问需”,深化“科技创新送服务”活动,全面落实县科技创新20条等政策,推动科创服务由“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
  强化创新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滨海计划,探索“政录企用”“人才专编”等引才模式,紧密融合产学研,广泛拓展科技资源,组织高校院所专家教授滨海行、滨海(苏州)科创人才资源对接会,参与2024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科技招商专场活动、第三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推介暨“科技副总”专项对接等活动,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51项,帮助3家企业柔性引进科技人才3名。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2个。
  我县还持续强化金融服务,探索推进“企业创新积分贷”,将企业创新能力转化为金融支持额度,开展银企对接科技专场活动,及时发放“苏科贷”。随着“科技创新攻坚年”活动的纵深推进,全县科技创新土壤更加肥沃,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