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生态园区新传奇
2015-06-02 09:09   浏览人次:
    靓丽的景观展现勃勃生机,技改设备在加速上马,践行循环发展的企业彰显出绿色发展的魅力……连日来,笔者走访县沿海工业园时,感受到绿色发展活力无限,欣喜地看到园区在被越来越浓的“绿色化”所覆盖。
  近年,沿海工业园围绕绿色转型发展的要求,以生态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如今,园区“绿色化”的比重在逐渐放大,并已成为转型发展的主旋律。
  三大三强:绿色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沿海工业园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以招大引强、培大育强、挂大靠强的“三大三强”推进园区转型升级,逐步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医药、新材料的转型,医药中间体向原料药、成品药的延伸,园区产业结构也一再优化。
  根据全市产业和产品指导发展目录,围绕新医药、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紧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跨国集团、上市公司等战略投资商,实行产业招商专业化、招商方式多样化、实绩考核差别化,全力突破产业链高端项目,先后引进了美国陶氏、美国安进、瑞士奇华顿等知名外资项目和普信、科利等一批投资大、层次高的产业链龙头项目。
  该园严格按照市、县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求,排出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潜力强的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并大力支持环境风险小、发展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医药成品药、先进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该园还鼓励骨干企业与世界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合作,实现“强强联合”,目前已有70多家企业与其他大企业开展了资金、股权、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加快小企业重组整合步伐,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方式推进重组,努力压减企业数量,提高企业质量。近两年,该园已累计重组项目40多个。  科技环保:绿色转型发展的不二选择
  不科技,无环保。对沿海工业园而言,科技与环保从未像今天这样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科技环保已成为园区绿色转型发展的不二选择,一个个科技与环保紧密结合的鲜活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园区通过与南京大学环保专家的技术代运行合作,污水处理厂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日益规范,处理工艺不断优化,处理效率明显提高;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南大滨海低碳产业研究院,帮助80多家企业实施了废水治理标准化创建,培训环保管理岗位人员1000多人次;筹建园区有机废气治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对园区内27家废气排放重点企业进行现场排查,并提出整改方案……
  园区善于运用企业智慧,不断提升环保层次。先后与上市公司光大环保合作,实施了年填埋处置3万立方米危险废物的固废填埋工程;与德国最大的环保处理公司——瑞曼迪斯合作,投资建设回收废有机溶剂、废活性炭以及废旧包装桶项目,对危险废物实施规范综合利用;与上市公司东江环保合作,共同提升固体废料处置能力。
  园区还坚持持续投入,不断提升环保技防能力。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配备了气质联机装置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仪等大型监测设备,具备对80多个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设立大气环境预警监测平台,对废气排放重点企业及园区周边敏感区域26个点位大气环境实现了在线监测,试点安装了“电子鼻”监测装置,对敏感区域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建立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创建园区消防中队,配备应急监测设备,适时开展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演练。
  循环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不懈追求  沿海工业园在转型发展中,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园区发展呈现“主要资源产出率大幅上升,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的特点。
  笔者在2014年全市工业纳税企业排名第四的江苏吉华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去年上马的4万吨/年H酸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改进传统工艺,废水排放量减少了85%,有效降低了环保运行投入成本,被国家工信部列为2014年国家清洁生产示范应用项目。尝到环保投入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回报的甜头后,吉华公司还计划投资6亿元,通过系列连续法工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废水、废渣的高效治理和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
  在园区,一批以吉华为典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正在快速成长。建农公司与雅本化学合作后,采用工业4.0的前沿技术装备,应用全智能化控制,一幢车间投入2000万元,就可实现年销售近5亿元;瓯华公司研发的对DCB项目产生废酸的蒸发浓缩装置,实现了对废酸及其他物料的资源化利用;普信公司对厂区真空系统进行全面更换,从根本上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提高了溶剂类物料的回收利用率……
  转型发展谱新篇,绿色崛起正当时。当前,园区人正响应县委、县政府绿色转型发展的号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凝心聚力,共谱绿色发展新华章。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