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位于县沿海工业园内的科利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竣工投产,走上了产业化之路。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供世界500强企业韩国LG集团,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35亿元。
像科利公司一样,去年以来,我县已有建农植保、海阔生物、长海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目前,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呈现出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品牌化的发展态势。
提升优势,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走进南京大学滨海低碳产业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对刚采集的水样进行化验检测,以便及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研究院由我县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主要致力于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需求,为沿海工业园130多家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服务,也为园区新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雄厚技术支撑。
去年以来,我县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东部沿海重要原料药生产基地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挂大靠强、培大育强”战略,积极引导医药企业从中间体向原料药、成品药高端延伸,提升医药产业层次,推进新医药产业园建设。目前,全县已有48家医药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新医药产业实现集群化、园区化发展,撑起了沿海工业园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将实现医药产业投入100亿元、销售200亿元。
作为我县新兴产业之一的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同样发展优势明显。德纳公司CS-12产品属于环保新型材料,打破了国际垄断;清泉公司MACM产品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其自主研发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鼎龙公司自主研发的PBO纤维产品,曾两次获省工业支撑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结合产业基础与优势,注重培育在全球初露端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我县以重点产业扶持培育为主要抓手,筛选出吉华、清泉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支持企业逐步实现从传统化工向新材料的转型,从盐化工向新材料的延伸,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发展的转变,从生产基地向产城融合的转变,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目前,县沿海工业园42家新材料企业中,产值超亿元15家,上市公司3家,以工程塑料、高分子纤维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为主的产业特色日益显现,产业链条逐步拉长加粗,上下游企业间初步实现产品“隔墙供应”和原料“零储备”的模式。
转型发展,特色产业声誉鹊起
去年11月,由江苏万恒铸业集团与韩国威兰阀门等公司合作投资兴建的万恒产业园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总投资7.6亿元,新上大型工程机械、高端核级泵阀等高精端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县流体装备产业园的“区中园”。
泵阀机械是滨海特色产业,如何使特色产业焕发青春,保持勃勃生机?我县围绕国内泵阀前20强企业,大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项目。浙江宣达集团、上海雷博泵业、宁波金马密封件、苏州华荣橡胶机械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入驻,在发展传统阀门、铸件、泵项目的同时,增加阀杆、涡轮、密封件、标准件等配套项目,努力向高档次、精加工、多品种方向转型,加快形成产业配套、优势互补的泵阀企业集群。
目前,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的流体装备产业园有企业近百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万恒铸业、苏盐阀门、正丰机械……如今的流体装备产业园已成为高科技企业“扎堆”、高端人才汇集的经济高地。预计到“十二五”末,流体装备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实现开票销售超百亿,成为国内一流的流体装备产业基地。
技改升级,传统产业强势崛起
金昉纺织有限公司是我县本土企业,面对纺织行业周期低谷,公司适时而变,将原有的30万锭多元纤维与色纺纱延伸服装配套,精梳色纺、散纤棉染畅销大江南北,成为目前全省最大的棉染生产企业。2013年,在全球纺织产业步履维艰的背景下,通过调优结构、技改升级,全县纺织产业呈现持续走强态势。
近年来,我县围绕做强棉纺、做大服装、发展织造、配套染整,瞄准主导产业中的薄弱环节,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积极构建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为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层次,我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使龙头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引导金昉、华宝等规模企业实施技改扩能,加快现有设备改造升级,延长纺织产业链条,逐步向针织、印染、面料、服装方向延伸。
此外,新田时装、鑫鹤针织、美逸家纺等一批服装行业的后起之秀不断做强自主创新品牌,优化产品结构。目前,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快增快转”的成效日益彰显,一批行业佼佼者脱颖而出,一批名特优产品享誉海内外,初步形成了色纺色织、毛毯出口、成衣制造三大终端为主的产业链。纺织服装企业成为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