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塘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宽共富路
2024-02-21 19:54 浏览人次: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然而,野塘生态农业公司的大棚蔬菜基地内却春意盎然,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分工有序、互相配合,有的忙着采摘青菜,有的进行田间管理,有的在装袋、搬运蔬菜。
“春节期间,我们种植的甘蓝、莴苣、青菜、菠菜、萝卜等大棚蔬菜都很紧俏,价格也很好,在县内农批市场就能全部销售掉。”公司总经理栾红成告诉记者。
栾红成干农业属于“半路出家”,他原来在上海打拼,2014年回到家乡,投资700万元成立野塘生态农业公司。“农业投资大、回报慢,所以要稳扎稳打。”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农产品销售,栾红成边学边干、一路摸索,从“门外汉”成长为农产品种植“行家里手”,建成集试验、示范、创新、推广于一体的农产品种植基地。种植的蔬菜常年供应全国大型批发市场和县内农批市场、餐饮机构,可实现销售农产品800多吨。栾红成十分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拥有4个实用新型专利,注册了“栾滩”商标,豌豆、大蒜、苋菜等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栾红成以野塘生态农业公司为依托,成立尚源合作社,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地域特点,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采用灵活用工方式,吸收低收入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邀请农技专家实地开展农机技术培训、现场展示等方式,每年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培训,开阔农民的眼界,帮助他们持续稳定增收。
“现在田里事情都忙完了,在家也是闲着,每天来这里做些杂工,还能挣点钱贴补家用。”东坎街道兴庄村村民李宇闲暇之余就来大棚蔬菜基地务工,对于这份工作,他很满意。
在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加工红薯粉皮,经过和粉、定浆、高温定型、低温冷却、粉皮分离等多道工序后,一张张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的粉皮“新鲜出炉”。
“光卖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去年,栾红成开始做农产品深加工,“我们种植了优质红薯60亩,生产粉皮、粉丝等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2023年,栾红成投入400多万元,建设粉丝粉皮加工车间,进一步强化生产能力,拓宽销售渠道,逐渐形成以红薯淀粉为原料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有效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目前,红薯加工产业正处于试生产阶段,今年把生产许可证拿到后,开始大力投入生产。”栾红成表示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品种、统一工艺、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让红薯淀粉加工变身成为群众共富新路径,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本条新闻版权归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