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迸发新活力
2018-11-02 19:03   浏览人次:
  今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实施“两海两绿”战略,紧扣 “三争”发展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提速提效绿色转型、绿色跨越,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拥有全省县域面积中最长的深水岸线、最大的海域面积,我县发展的最大空间和潜力在沿海。“把得天独厚的沿海资源禀赋,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等不得、慢不得,必须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县把全县沿海开发工作放在全市、全省发展大局中来定位,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推动新一轮沿海开发工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使命感,努力把“空间大”的资源禀赋变成“发展强”的现实优势。
  持续发力,成效自来。我县沿海开发重大事项接连突破,海洋功能区划调整获国家海洋局审批;滨海港一类独立开放口岸获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淮河二级航道东延段及滨海港直连工程已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电投2×1000MW发电工程并网发电;5000万吨储配煤中心一期项目投入运营;总投资144亿元的中海油300万吨LNG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195亿元的国家电投、大唐、华电集团风电项目加快建设,建成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综合能源总装机容量达345万千瓦。港口承载功能日益增强,建成10万吨级码头6个,4个专用煤炭码头正式运营,北区1号通用码头竣工;滨海港主海堤移线进入扫尾阶段,5万吨级港池疏浚工程完工。港城建设扎实推进,海滨风情小镇建设拉开框架;灵龙湖生态公园等6个项目建成使用;沿海百里风光带等22个项目加快建设……我县聚集高端要素,沿海发展质量高、活力强的蓝色经济增长极正在加快崛起。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接轨上海,可以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而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滨海的城市能级。”据介绍,我县正不断深化与上海经济、社会事业、科技人才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与合作,全面实现港口开放合作、产业融合发展、吸引高端要素资源、公共服务共享、工作机制建设“五个新突破”,致力走出具有滨海特色的接轨发展之路。
  招引上海项目、承接上海产业方面,我县主动参与上海产业分工,利用比较优势,加大上海驻点招商、专题招商、定向招商力度,成立5个工作站,派出近百人的招商队伍,主攻世界500强驻沪办事机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沪总部,每月到上海开展一次产业招商活动,努力使滨海成为上海企业延伸投资的“第一站”。目前,上海在我县投资的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达150多亿元。
  推进资源和要素与上海接轨。我县致力全面融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不断加强与上海在科技服务、科技园区、高校与科研院所、“双创”人才等方面的对接,努力打造承接上海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借力上海科技和人才优势,先后与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东华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建成省级以上研发中心6个,新创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3个。
  绿色转型助推绿色跨越。我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添绿、调绿、变绿”,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式投入、跟随式发展的传统模式,努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为打造绿色发展主色调,今年,我县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即百企创新提升工程、星级企业培育提升工程、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工程。目前,我县65个技改项目完成投入29.6亿元,菲特滤料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家企业组建技术中心;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列入市新增长点企业销售、规模工业增长面全面提升,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47家,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19家。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