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铺路办实事
2008年7月,刚刚20岁出头的刘志鹏,义无反顾地来到偏僻穷困的农村,开始了他的服务基层之路。“农村有知识、有魄力的青年都留不住。现在来了大学生干部,真是太好了。”村民们欣喜地说道。
贺君村曾是正红镇较为贫困的村,人口多、人心散,工作难开展。刚到村里,刘志鹏立即抽出时间深入村组,访农户、听意见,想方设法帮助村里排忧解难。在听到群众强烈要求铺设出行道路时,他深入现场进行察看,发现这条道路关系着两个村的交通出行,是一条亟需铺设的出行要道。可是当他召集村两委班子决定付诸行动时才发现,村里的集体资金几乎一分没有。
没有村级集体资金就没有办法开展工作,道路铺设也就无从着落,这个问题让刘志鹏纠结得头疼。冷静过后的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当地在外创业有成的老板,再通过朋友、同学的帮助,终于成功募捐到了修路的启动资金。工程开工的第一天,老百姓们主动买来鞭炮,庆贺道路的顺利实施,因为这个梦他们已经盼了整整20年。在施工的过程中,周围的群众纷纷自发上路维护交通秩序,以便道路更快更好地建成完工。
“做老百姓心里所想所盼的事,真正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这是刘志鹏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他深知,田地的收成好坏对于老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便利用1个月的时间,赶在农忙前,将全村所有的桥梁闸站进行维修管护,方便了群众的田间灌溉作业。从那以后,人们开始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个能做实事的人。
创办企业带民富
“我要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把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宝贵的青春在农村这块土地上闪光。”刘志鹏用这样的话语来鞭策自己,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人生的精彩篇章。
只有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他们心底的认可和支持。刘志鹏迈开自己的双脚,访遍全村500多户村民,与他们拉家常、谈理想,让自己真正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同时,借助村级远程教育网络,为群众送去致富新讯息、新门路。干事创业、发展富民的念头一直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带民致富,选准项目、选好项目很重要。刘志鹏了解到,近年来国内电子元件行业发展前景较好,随着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同时,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步伐的加快,一大批重点电子产业和项目落户滨海,而电子元件行业的发展尚未能跟上电子产业的发展步伐,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敢想敢做才能赢得机会,想到这里,刘志鹏决定拼此一搏。
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1年6月,刘志鹏筹资480万元,在镇民营创业园内创办了滨海科迪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元件及变压器、整流器、电感器的加工生产,为电子企业作配套服务,吸纳村里劳动力近百人。企业年销售达900万元,实现税收近20万元。“这次创业是我人生中一次勇敢的尝试,是真正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干事创业中,虽然有些累,但一想到为村民、为村里办了实事,心里还是收获着踏实与快乐。”
重振编织业雄风
正红镇是久负盛名的编织之乡,柳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该镇柳编业蓬勃发展,畅销亚、欧、美、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家经常提到正红草柳编,其实贺君村的草柳编最有名,我们村的草柳编工艺品很畅销,供不应求。”采访中,刘志鹏带记者参观了贺君柳编专业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仓库里,记者看到,一排排、一摞摞摆放整齐的柳编工艺品堆满了整个仓库,工人们正在忙着装载货物,准备发往外地。为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刘志鹏深入了解村里的发展特色和市场需求,当看到村民们基本都具有草柳编织技术时,他决定做大做强这项特色产业。通过多方努力,贺君柳编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办。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00多人,每人每年收入在15000元左右。
要想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必须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之余,刘志鹏认真学习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政策、基础党组织建设、村级规范化管理等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前辈和群众取经学习,更好地服务村民。在刘志鹏的带领下,贺君村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村两委通过几年的努力,把一个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穷村发展成为全镇经济排名前列的强村。
如今在贺君村,只要提起刘志鹏,干部、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谈到今后的路,刘志鹏说:“农村是一个锻炼人的大舞台,选择基层、选择农村,我无怨无悔!不管以后怎么样,我都会认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