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滨海段:治水兴水护安澜 惠民利民促发展
2025-09-11 07:25   浏览人次:

  本报记者 任庆华
  9月5日,记者来到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张家河闸站,一座大型泵站巍然矗立。5台泵机轰鸣作响,清澈的淮水以每秒60立方米的流量奔涌向东,直扑黄海。
  “这座闸站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首个建成发挥效益的关键节点。”在张家河闸站控制室内,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仓基俊指着全自动监控系统介绍。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水位、流量、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据悉,张家河闸站从2022年7月开工到建成投运,仅用了17个月,跑出了建设“加速度”。
  站在闸站堤顶向东远眺,宽阔的泓道向前延伸,河道由以往“南北分排”改为“一泓通江”,过水断面显著扩大,为上游涝水顺畅入海奠定基础。
  不远处,海口枢纽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地上塔吊林立,挖掘机挥舞巨臂,工人们在钢筋骨架上紧张作业。该枢纽承担着泄洪、排涝、挡潮、减淤等重要功能。“这是淮河入海水道的末级枢纽,改扩建后设计行洪流量将从2270立方米/秒提高到7000立方米/秒。”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代建负责人刘延军站在施工平台上告诉记者。
  海口枢纽将原有16孔海口闸改扩建为52孔,同步实施泓道扩挖、堤防加固等工程,计划2028年3月完工。目前,新北闸复合桩及地连墙等基础处理工程已全部完成,闸室墩墙、翼墙等主体结构正抓紧施工,河道土方开挖与堤防填筑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占概算总额的21%。项目团队正紧盯2026年2月第一阶段通水目标,全力加快工程建设。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不仅是防洪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今年汛期,张家河闸站及时启闭,有效调控区域水位,保障了周边农田、村庄安全以及城区安全。“闸站投运后,滨海县城排涝标准从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仓基俊说。海口枢纽建设同样关注民生。施工期间,建设单位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同时,优先聘用当地劳动力,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也很明显。通过水系连通、水体交换,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淮河入海水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工程还兼具航运价值。配套通航工程按Ⅱ级航道标准建设,设计通航2000吨级船舶,未来将串联京杭运河与滨海港区,形成淮河流域高效出海通道。工程建成后,预计可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为江苏沿海港口群提供腹地支撑,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淮河奔流不息,正浩荡东流,滋润着两岸土地,惠泽着万千百姓。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