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正当时
2022-12-16 22:11   浏览人次:
  仲冬时节,黄海新区滨海港片区却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身处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都能感受到全速推进向海图强的“速度与激情”。
  近年来,我县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将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将发展赛道“换”到沿海、招商重心“转”向沿海、园区载体“融”入沿海,积极推进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沿海高质量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强化陆海统筹 扩大双向开放
  今年9月22日下午,在滨海港1号泊位,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申丰之花”集装箱轮首个集装箱开始吊装,这标志着滨海港到上海港首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开通。
  11月28日下午,同样在滨海港1号泊位,搭载2401辆国产新型汽车的“和顺号”滚装轮启程驶向南非德班港。此举开启了滨海港至南非德班港国际直达汽车滚装首条航线,为国产汽车出口提供了新的出海通道,进一步提升了滨海港国际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了港口航运整体竞争力,为更好地服务黄海新区经济发展,推动当地外向型经济“提档加速”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县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推进港口建设和发展能级。加快北区通用码头三期建设,提速推进北港池防波堤一期、物流园仓储作业建成投用,保障滨海港铁路专用线、滨淮高速公路盐城段和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滨海段建设,推动通榆河以东段航道工程纳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把滨海港片区打造成“公铁河海”联动的关键枢纽、沿淮腹地城市“向海向世界”的战略支点。
  聚焦产业培育 加快要素集聚
  谋项目就是谋发展。位于滨海港片区的江苏蓝素生物材料公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球第三家,中国首家PHA大规模制造基地初露峥嵘。
  蓝素生物年产25000吨PHA产业化项目占地130亩,总投资12.5亿元,一期工程投产后,可带动就业150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带动就业300人。“PHA产品应用前景广阔,由于其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广泛应用于产品包装、日用消费品、医药等多个领域,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包括了多家消费品、食品领域的世界500强巨头。”提及蓝素项目推进与发展方向,蓝素生物材料公司常务副总张益豪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总投资776亿元的金光纤维素纤维项目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全部建成后可年产纤维素纤维200万吨、纺织产品60万吨,将形成以纤维素纤维为主要原料的高端纺织企业集聚,为盐城纺织工业带来千亿级可持续增长极。总投资55亿元、年产20万吨的凯金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已全面铺开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80亿元,税收3.6亿元。
  这是我县主动融入黄海新区一体化发展大局建设,奋力向海图强的一个生动实践。作为向海发展“桥头堡”和主阵地,我县依托滨海港10万吨级通用码头,举全县之力建设黄海新区滨海港片区,大力发展临港大工业,全县对外交流合作的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日趋凸显,扬帆向海正当时。
  在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的同时,我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引领港口发展,以“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为发展方向,加强与中国海油、国信等央企的深度合作,在深远海风电、清洁火电、LNG等重大能源项目上持续突破,拓展冷能应用、风电储能利用场景,提升绿色能源发电消纳水平;探索“绿证、绿电”市场交易路径,积极实践零碳产业园,打造长三角综合能源保障基地,让绿色成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
  提升服务效能 打造优良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我们详细了解了滨海对创业型人才和科技型企业的众多优惠支持政策,以及完备的配套设施,让我们对落户黄海新区滨海港片区充满了信心!”蓝素生物材料公司董事长李腾说。
  对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我县全面融入黄海新区建设,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落实港口专班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组建项目审批服务专班,为黄海新区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提供保姆式全流程代办帮办服务,全面接手园区企业登记、项目立项、施工许可证核发等手续办理工作,由“企业跑”转为“我来办”。
  国信滨海港 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环评和能评审批存在难以解决的指标难题。滨海港片区专班联合县相关部门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最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成功获得环评报告批复、节能报告审查意见,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这是我县今年争取获批的第二个能耗单列项目,也是全市历史上第二个能耗单列项目,将有效缓解全市能耗双控压力。”滨海港片区统筹发展指挥部招商引资组组长梁为峰介绍说。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