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38亿元的滨海港中电投煤炭码头一期工程提速建设,预计今年10月份通航;总投资120亿元的中海油LNG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拿到国家发改委项目路条;总投资24.4亿元的1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和疏港航道船闸工程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实施;临海高等级公路滨海段已经竣工通车;滨海港一类开放口岸申报完成省级层面全部审批……这些成果的取得,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关心和支持密不可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2008年8月16日亲临滨海港视察,2010年11月1日在南京会见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2012年3月10日、11日在北京分别会见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和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关心支持滨海港开发,协调推进LNG和火电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滨海港现场检查指导港口开发,去省赴京为滨海港争取项目、推进项目。可以说,滨海港开发每一步的实质性进展,每一个重大项目的推进,都凝聚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此,我县始终坚持科学开发、开放开发、联动开发、统筹开发、创新开发,以港口统筹配置资源要素,大力推动“三港”联动,努力实现沿海快速崛起、后来居上。
科学开发,突出规划龙头引领
港口梦因海而生,开发滨海港是滨海人民长久以来的梦想。44.6公里的海岸线,深水贴岸,得天独厚;-15米等深线距岸3.95公里,是江苏沿海建设10万至15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距岸最近点之一。
潮涨潮落,常怀向海之心的滨海人追逐梦想的奋斗从来没有停止过。为把稀缺的黄金岸线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超前做好港口开发的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先后编制完成了《盐城沿海开发滨海节点规划》、《盐城港滨海港区总体规划》等5个总体和详细规划。同时,我县积极策应省、市加快沿海开发战略,立足我县沿海实际,确立了“淮河门户、东方新港”的发展定位,委托中交一航院、中科院地理所、同济大学、省交规院等科研院所,分别对港口的布局规划、产业区发展规划、临海新港城规划、专用码头规划等进行优化调整。
面对先期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我县不等不靠,举全县之力建设大港口、集全民之智招引大项目、攻全局之重完善大配套,先后建成了S327滨海段、北疏港公路、港城连接线、输变电、淡水引进等30多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港口配套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2009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县乘势而上,在先期港口开发建设的基础上,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港口的综合开发。面对江苏千里海岸线如火如荼的大开发态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严格按照省市战略规划,以“能源港、产业港”为定位,靠资源特色打造港口的竞争力。
开放开发,牵手央企共建港口
港口开发建设投入巨大,单单依靠县级财力难免捉襟见肘。为此,我县按照省市要求,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为沿海开发的“重头戏”, 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办法,大力招引央企、民企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基地型项目,努力以开放合作破解建港难题,构建重要经济增长极。几年来,我县认真研究央企和领军型民企的发展战略和投资意向,先后跟踪洽谈了全国五大电力集团和三大石油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吸引了中电投、中海油等一批央企参与滨海港开发建设。
2008年12月1日,盐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正式签订《江苏盐城中电投滨海港综合开发项目合作协议书》,一举突破我县港口建设在资金和项目上的制约,成功走出一条符合滨海港资源特点、以大企业推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建设大港口、以大港口集聚大产业的港口开发之路。这一后发地区建设港口的新模式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中电投集团按照“错位发展,差异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先后在滨海港布局了储配煤中心、火电等重大战略项目,奠定了滨海港“亿吨大港”的发展格局。
携手中电投合作开发滨海港这一港口开发模式,产生了集聚的品牌效应。中海油、大唐、华电、协鑫集团、盐城联孚石化等一批大企业纷纷看好滨海港,中电投协鑫滨海港2×10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中海油300万吨LNG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大项目也随之先后落户,让滨海港从寂寥的盐碱地变成了开发的热土,也影响和改变着全县百万人民的生活。
联动开发,加快三港统筹发展
沿海开发,港口、港产、港城缺一不可。我县坚持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中电投滨海港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港城起步区建设为依托,加快“三港”联动开发建设。
在港口建设上,按照“淮河门户、东方新港”的定位,重抓码头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电投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完成航道疏浚700万立方米。总投资21亿元的10万吨级干散货、5万吨级液体化工两个公用码头建设全面启动;疏港航道运盐河船闸、滨海船闸已开工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滨海段全线贯通,南疏港公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在临港产业上,按照“能源港、产业港”的科学定位,以中电投、中海油等央企能源项目为主导的临港特色产业, 为我县打造江苏沿海新兴特色产业基地提供了叠加支撑。目前,总投资80亿元的中电投协鑫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中海油LNG综合利用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总投资12亿元的中海油冷能利用项目已成功签约;中电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已并网发电;大唐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华电20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已经启动建设……同时,与滨海港产业定位相符的能源、石化、冶金、煤化工等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招商也在如火如荼进行。
在港城建设上,以沿海观光、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为龙头,加快亲海、近海特色临海港城建设,培植城市新增长点。目前,临海新港城规划调整、近海6平方公里修建性详规编制等5个临海重点项目都已启动建设。
创新开发,增强沿海发展活力
创新是沿海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希望所在,是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为此,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和战略思维,充分释放沿海战略资源作用,进一步优化我县新一轮产业发展布局,创新发展理念,创新配套政策,搭建投融资大平台,极大地释放沿海开发的巨大动能与无限活力。
我县着力创新融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对滨海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股份重组,进一步增强自身投融资能力,确保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全力突破开发资金瓶颈制约。超前谋划,积极探索港口管理的机制体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努力推动沿海开发协调快速发展。注重沿海绿色开发,出台沿海开发确保环境的政策文件,在沿海开发过程中进一步筑牢“绿色门槛”,切忌低水平重复、项目来者不拒。近几年,先后否决不符合入园条件项目近200个。
推进合作共建开发园区建设成为我县沿海开发又一创新点。在沿海开发中,我县抢抓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积极做好衔接文章,把沿海开发与接轨上海、南北合作、市县共建园区等有机结合,在融合发展中分享机遇。加强与市新滩投资公司的密切合作,在码头、航道灯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进行市县战略合作,市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深圳南山·滨海产业园、南北共建园区和以新材料、新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改写和刷新我县传统产业结构,为沿海开发注入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