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赵越 李蓥吉) 近日,在通榆镇,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培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通榆镇田间地头,“助农兴产”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技专家志愿者们深入一线,为农户提供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指导。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志愿者们举办了多场实用技术培训,内容涵盖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高效灌溉等方面,累计培训农民500余人次。同时,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志愿者们还积极探索电商直播等新兴销售渠道,帮助农户拓宽销路。今年以来,通过电商直播,全镇已成功销售各类农产品价值达4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便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他们清理河道垃圾,打捞漂浮物,让河道恢复清澈;清扫道路,铲除路边杂草,使乡村道路更加整洁畅通;铲除电线杆、墙壁上的小广告,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今年夏季的环境整治行动中,志愿者们累计清理垃圾10余吨,整治卫生死角25处。在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形成了全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让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等重点群体,精心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银龄关怀”项目为老年人送去温暖与关怀,志愿者们定期上门看望孤寡老人,帮忙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陪老人聊天解闷,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护苗成长”项目则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志愿者化身课外辅导员,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组织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这些充满爱心的活动,让特殊群体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促进了乡村的和谐发展。
为了让文明实践活动更精准地服务群众,创新采用“群众点单、实践所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群众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留言、线下意见箱投递等方式反映自身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根据群众诉求进行派单,志愿者结合自身特长和时间安排接单服务。这一模式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已成功解决环境秩序、矛盾纠纷、生活困难等各类问题20余个,真正实现了服务广大群众“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