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琪) 近年来,八巨镇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培训凝心铸魂”核心,创新推出“行走的课堂”教育培训模式,将课堂延伸至实地,让实训融入真实场景,深挖本土资源、串联教学要素,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认知,凝聚干事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
盘活镇域资源,铺就特色研学之路。精心打造薪火传承研学线,将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深度绑定,以盐阜印钞厂、前案村史馆等为红色教学支点,构建起红色崇德尚廉研学阵地。同时,深入挖掘廉政文化传统资源,讲活廉洁县长朱志荣家风家教故事,提炼出历史上30余名八巨英雄儿女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
聚焦主题创新,打磨优质教学内容。在培训精度上,实现“一地一课堂”,精准匹配党员干部多元需求;在教学新意上,丰富“现场体验+讲解互动+研讨交流”模式,让教育更添趣味与参与感。走进前案村史馆,党员干部从泛黄的史料、珍贵的实物中,清晰看见村庄从“空壳村”到“示范村”的蝶变轨迹,深切感悟乡村振兴背后的艰辛付出与奋斗力量。此外,常态化开展讲解提升活动,充实红色宣讲及“于集街”文创展示等内容,让干部培训既有乡土气息,又富文化底蕴。
完善机制保障,提升培训实际效能。探索职能部门、企业、属地单位联建机制,规范教学点建设,明确责任与举措;通过系统培训、跟岗实践、激励引导,培育出一支“政治硬、业务精、形象佳”的红色宣讲员队伍。依托镇全民创业园企业集聚优势,推动培训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创新“现场教学+产业经济”融合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