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北街道:优化便民服务温暖群众心田
2025-08-22 07:24   浏览人次:

  本报讯 (郭恒 潘星宇 梁建山)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不用多跑路,工作人员还耐心指导,这服务真暖心!”近日,在坎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社保业务的居民王阿姨,对中心的服务赞不绝口。近年来,坎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便民、高效、规范、廉洁”为宗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便民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成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一窗通办”减流程,办事效率“加速度”。过去,群众办事常需要“多头跑、重复跑”。如今,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社保、医保、民政、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多项高频服务事项,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群众只需取一次号、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多个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0%以上。 
  “智慧服务”添便利,科技赋能“零距离”。为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中心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设置自助服务专区,配备自助终端机、电子签名屏等设备,提供社保查询、证明打印、医保缴费等24小时自助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还安排“帮办代办员”,手把手指导操作,让“智慧服务”不缺位、更暖心。 
  此外,中心开通线上预约、在线咨询等功能,群众通过手机就能提前预约办事时间,减少现场等待;对行动不便的群众,推出“上门办”服务,由工作人员上门收集材料、送达结果,真正实现“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细节服务”显温情,便民举措“有温度”。走进便民服务中心,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人倍感亲切:等候区沙发、饮水机、老花镜、报刊等一应俱全;窗口展示的办事指南、流程图,清晰明了;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微笑服务,主动询问需求、解答疑问,让群众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
  针对特殊群体,中心还推出“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群体的业务;设立“民情反馈岗”,及时收集群众对服务的意见建议,动态优化服务流程。“上次我带年迈的父亲来办医保,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帮我们填表格、跑手续,真是太贴心了。”居民张女士感动地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实在在的举措破解办事难题,用贴心周到的服务温暖群众心田。下一步,该中心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让便民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更暖心,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