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北街道:推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2025-03-31 17:55   浏览人次:

  本报讯 (郭恒 潘星宇 梁建山) 走进坎北街道,一幅清新宜居的城乡画卷跃然眼前:清澈的河道旁绿树成荫,整洁的村居庭院花香四溢,智能化的垃圾分类亭点缀街角,居民们在新建的健身广场上悠然漫步……近年来,坎北街道以“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为导向,聚焦环境整治、设施提升、长效管护三大工程,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让“旧貌换新颜”的城乡之美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全域整治,擦亮生态底色。坎北街道以“清脏、治乱、增绿”为主线,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街道组建12支党员先锋队,发动群众1.2万人次,开展攻坚行动,累计清理陈年垃圾1.5万吨,拆除违建1.1万平方米。在吕滩村,原本杂草丛生的废弃坑塘被改造成荷花池,搭配木质栈道和休闲凉亭,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在果林村新型农村社区,“空中蜘蛛网”通过弱电入地工程实现“隐身”,街巷颜值大幅提升。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街道创新“微动力+生态滤池”处理模式,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15座,铺设管网4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2%。同时,推广“户分类、村收集、街道转运”的垃圾分类体系,建成智能回收站23个,垃圾减量率达35%,西坎村获评“江苏省垃圾分类示范村”。
  全民参与,凝聚共建合力。“环境变美了,咱自己也得争口气!”在坎北街道,“人居环境积分制”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村(居)民通过打扫庭院、参与志愿清洁行动等方式积累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抵扣物业费,已有1.2万户家庭纳入积分管理,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360户。街道还成立“银发督导队”“红领巾宣传队”等社会自治组织,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主动跟”的治理新局面。  
  长效管护,守护治理成果。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怪圈,坎北街道创新“网格化+智慧化”管护机制。将辖区划分为54个环境管护网格,配备专职保洁员、网格员126名,实行“日巡查、周通报、月考评”;引入AI智能巡检系统,通过无人机巡航、摄像头识别,自动抓拍垃圾暴露、河道漂浮物等问题,整改效率提升60%以上。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