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农云”:把科技种子播入乡村振兴土壤
2022-09-27 20:08 浏览人次:
今年以来,我县不断顺应数字乡村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区域发展现状,规划建设数字乡村项目,让数据成为新农资,助力传统农业从“泥里”跃升到“云上”,实现“让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一端连着科技,一端连着农业农村,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通信,正勾连起一条条走向共同富裕的民生路和幸福路。
织密数字乡村“一张网”
在农旅·朗坤农科园“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的大屏上,实时滚动展示着县域农副产品供销、农业服务主体分布及农业物联网设备参数等农业农村相关数据,让农业充满了科技感。这正是我县数字乡村项目正在建设的“滨农云”数字乡村平台。“滨农云”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服务三个方面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乡村数字化建设,织密数字乡村网络。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体系,以县、镇、村三级服务联动,形成覆盖全域数字化服务“神经网络”;通过提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乡村公共服务应用和乡村治理应用方面水平,逐步实现滨海县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建设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目前已建成了农企“上云”、农服联盟、网上农批和“滨鲜四海”品牌商城等本地特色应用系统及农业物联网数据平台、农服联盟数据平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数据平台、农村人居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四个数据平台。如今,全县已有45家企业“上云”,待接入企业90家。同时紧密依托县农业社会化联盟“三四五”工程,目前已完成3011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接入。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库建设方面,目前已建设了3个基础库、11个专题库,正在加快实施天场镇整镇数据资源建设。
打通农业发展“一条链”
农业物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种植养殖环境“视、监、管、控”一体化,推动农业生产全程可视化、种植养殖环境参数智能监测、告警自动触发,辅助种植养殖环境监管从“田间”到“指尖”,帮助农业生产人员足不出户,即可随时随地对种植现场情况全局掌控,并为农事生产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农业专家远程监控及服务提供完整数据支持,节约农业生产人员劳动力,促进农产品产能及质量的全面提升。
目前已完成农业生产数字化提升基地45个,正在实施90个,累计各类安装智能物联网监控设备553套。
下好设施管护“一盘棋”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数据平台以村级为重点应用场景,对农村公路、农村电力设施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实施重点监控,把握管护重点关键,实现日常管护动态数据统一监管、自动监控、云端存储,形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大数据,为长效管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动态监管依据,从而夯实设施动态监管的保护屏障,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长效管护。
目前已在全县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工作,全县已接入4个村数据,待计入11个村数据,同时建立了14个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点。
拧紧社会服务“一股绳”
“滨农云”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线上平台已开发完成,该平台高效服务于土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可通过手机APP快速找人、找服务、找组织、找技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精准匹配、推送。解决了农业科技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提高基层供销社的参与度,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同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线上平台包括农服联盟APP,农服联盟可视化调度系统及农服联盟管理后台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线下主渠道作用,结合网络运营优势,做到农服线上服务及时性、稳定性、可追溯、可跟踪,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滨海模式”。
目前农服联盟已接入3011个农业服务主体,其中农机联合作业686个,家庭农场经营125个,生产资料配送38个,农村信用合作21个,粮食加工流通102个,农技推广服务24个。农服三级服务网点96个,其中县级3个,镇级13个,村级80个。
绘好人居环境“一张图”
着眼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实际需求,旨在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势,提供厕所基础设施管理、一键呼叫排污维修、清运作业监管、维修作业监管、清运车辆监管、投诉建议,有效支撑农村人居环境评估监测工作,实现指标全面监测、问题落实整改、环境长效管护、数据精准呈现,使农村人居环境监测成为提升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强大驱动力。
目前“滨农云”农村人居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已接入14个农村地表水环境监测点,14个农村空气环境监测点。“滨农云”将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加快融合应用于全县数字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对加快推动产业兴旺发展、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生态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强大的引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