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谱华章
2019-09-19 07:41   浏览人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县农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民生活经历了从温饱到小康的时代变迁,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壮丽诗篇。
  位于滨淮镇的玉建家庭农场是一家主要从事葡萄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家庭农场。近几年来,农场年均收益达到30多万元,去年又投入100多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农场负责人王兆洲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农场紧跟市场步伐,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效益不断显现。“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品种优势,将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给其他种植户,并招收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带领他们共同致富。”王兆洲充满信心地说。
  玉建家庭农场是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高效化上持续发力,重点打造设施蔬菜、葡萄、优质稻米等万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着力构建资源有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链条不断延伸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农村发展的活力有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关键就看农产品有没有市场竞争力,看你的产品能不能销得出去,商品率高不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燕山说。
  作为苏北最大的鲜青农产品冷冻深加工企业,海大公司开发的速冻毛豆、西兰花、荠菜等40多个速冻蔬菜产品,畅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100多个大中城市。公司董事长邱晓峰介绍,为避免农户因价格波动受损,公司与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目前已带动全县4.5万户农户种植四青蔬菜15万亩。
  为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我县持续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充分发挥资源、技术、资金等优势,依托龙头企业或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生产环节与加工、流通环节相融合,农业生产销售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出效益。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县绝不让一个低收入农户掉队。58岁的于正春是岔河村3组农民,靠种田为生,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将一个孙女留在家。几年前,他的母亲和妻子先后患上重病,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于正春告诉记者,母亲和妻子身患的疾病让他一度情绪低落,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此村里干部经常找他促膝谈心。后来,通过自主创业项目养猪和在村“两委”帮助下流转土地种粮食等,老于一家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分类施策,创新扶贫举措。摸清底数。聚焦未脱贫户,逐人逐户摸排分析致贫原因,建立帮扶台账。开展入户抽查和电话询访,全面督查“一户一档一措施”推进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现场交办,从严整改。分类施策。对拟脱贫户中有劳动能力的1846户,共实施1628个产业到户种养项目,带动8607人增收脱贫。对照市“五个一批”政策,实施兜底扶贫4745户、7969人。对已脱贫户实施到户产业项目8849户,公益岗位项目854户,激励子女赡养老人补助项目317个,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合力攻坚。健全完善会办、排名、约谈、问责等工作推进机制,集聚攻坚合力。
  走进东坎街道惠农新村农民集中居住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青瓦白墙的二、三层小楼,居住点内道路平坦宽阔,各种绿植错落有致,“庄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乐中”,呈现出一幅迷人的新农村画卷。该集中居住点,是全县20个农民集中居住示范点之一。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努力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推动城乡高质量协同发展。突出规划引领,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实行多规合一,科学调优布局,结合城市总规五轮修编,将村庄布局纳入城乡总体规划,系统编制县城、集镇、集中居住点规划体系;按照“一主、一副、一辅、十镇、多节点”总体空间布局,坚持向“六个方向集中”原则,调优村庄布局;优选上海东大设计集团等10家省级以上设计单位编制规划,对每个居住点选取5种以上户型,以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同时,围绕产业带动等特色打造,规划设计农旅融合型、创业园区带动型、产业项目支撑型等不同类型的集中居住点,提升规划层次。
  据了解,今年我县共规划布局305个集中居住点,其中新建141个,保留提升164个,计划改善住户3万户共10万人,其中进入集中居住点住户1.8万户,引导进城住户0.7万户,入镇住户0.5万户,努力打造优质小区环境,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