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绽放新魅力
2019-03-20 07:34   浏览人次:
  井然有序的集镇街道,干净整洁的家庭院落,风光旖旎的田园景色……仲春时节,滨海城乡处处呈现出祥和、美丽的场景。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或许会感受到我县“在省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分别获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这一数字背后,凝聚着滨海城管人辛勤的付出。
  街道干净整洁,是一个城市的第一张名片。县城管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指标要求,全面落实“三全四化”标准,按照“补短板、去死角、出形象”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激发强大活力,逐步实现环卫管理“脱胎换骨”。推进县城“以车代桶”改革,取消主次干道垃圾桶800多个,新增分类保洁车360多辆,实行人工收集,垃圾不落地,基本消除脏乱差现象。对街道社区实行“以箱代池”改革,取消社区垃圾池60多座,实行垃圾密闭清运,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同时,清除多年积存的卫生死角50多处。增加环卫机械设备,新增扫路车、冲洗车、洒水车等设备21辆,县城机械化清扫率已达60%以上,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保洁效果。
  过去,如厕难,似乎是不少进城的“外来人”一个普遍的印象。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该局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牢记为民、便民、利民的使命,克服选址难、矛盾多等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厕新建改造工程,2018年新建二类公厕15座、改造二类公厕20座,提升社区、小区公厕15座,在全省位列第二。目前,县城二类公厕数量已达到63座,全部实行24小时专人保洁,公厕内智能马桶、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空调、座椅等各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清新,成为滨海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更收获社会各界普遍点赞。
  全面建成城乡垃圾收运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从去年5月份起,该局专门明确16名中层干部挂钩督查16个镇(区、街道)36座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农村垃圾临时堆放点整治,按照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的要求,协同镇(区、街道)干群以扎实有效的推进措施,努力克服镇(区、街道)中转站选址难、施工难、时间紧、矛盾多和农村垃圾临时堆放点面广量大等困难,在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全县36座城乡垃圾中转站顺利建成运行,248处农村垃圾临时堆放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全县“村组保洁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关乎城乡环境是否得到彻底改观的重要举措,也是省市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较大。该局化压力为动力,超前谋划各项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98个党政机关、65个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率先启动县城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在东坎街道花园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完成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设,完成有害垃圾暂存点规范改造,县城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初步形成。在天场镇、滨海港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投放1000多只垃圾桶,实行“以桶代池”,通过垃圾桶收集后直接由垃圾收集车及时清运。
  付出终有回报,在去年底全市高质量发展中我县垃圾分类工作成功入围省市考核先进行列,更受到城乡居民的欢迎和关注。不少居民反映:“过去不知道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现在知道了,把有害垃圾分类处理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好事”。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