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城乡面貌焕新行动,描绘强势崛起的壮美画卷。贯彻落实县委全会精神,就是要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优化空间形态、擦亮绿色本底,让繁华城市与繁荣农村各美其美、交相辉映。
匠心打造更加宜居的秀美城市。城市更新事关民生福祉、关乎城市未来。我们要聚焦城市更新,树牢经营城市理念,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让城市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继续推进城市污水管网、道路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深入推进“换新购”“租赁购”,稳步推进“好房子”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雕琢公共空间,高品位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以老城区为重点推进“微景观”改造工程。提升文明程度,全时段、精细化加强城市管理,在环境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管护等领域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深入实施农贸市场整治焕新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规范经营秩序;完善提升“大物管”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住宅小区内居民“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提速打造更有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得体,又要内在充实丰富,面子里子缺一不可。我们要优化建设思路,坚持“挖掘特色、差异打造、点线面结合”,深入开展和美乡村联创联建,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重点整治更新黄河故道沿线镇区,扎实推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及薄弱村运维管护。建强基础设施,提高集镇污水主管网覆盖面和支管网接管率,推动集镇支网到户全覆盖;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完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做美农村环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房改善、宅基地有偿退出、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有机整体协同推进,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让农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全域打造更为靓丽的绿美生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坚持工业、生活、农业“三源”同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断面水质“十无整治”,加强黑臭水体源头治理;完善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有序开展治理修复。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生态岸线管护,常态化开展海洋联合巡察,稳步推进湿地保护小区修复与创建。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大力推广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绿色建筑,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