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用爱照亮“星星的孩子”

本报记者  唐颖
  体验职业: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师
  体验地点:县向日葵儿童康复中心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目光清澈、内心丰富,却不愿与人对视交流,他们有听力却对外界声音充耳不闻,他们静静地、孤独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闪耀,他们有个动人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世界上也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有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用爱照亮这些“星星的孩子”未来之路。

\"\"
记者体验现场。  (刘朔池 摄)
  近日,记者来到县向日葵儿童康复中心,跟着该中心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师张余体验了康复教师的一天。
  上午8时,记者见到张余时,她正和同事一起准备着课上要用的教具。在简单收拾完办公桌后,张余到更衣室取了一件白色大褂递给记者,便带着记者来到了今天的集体课教室。走进教室,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两张明黄色的桌子,搭配一幅充满童趣的动物墙绘,让整个教室显得格外温馨明亮。
  “我们会以个训和小组的课程形式为孩子们进行行为、认知、语言、理解、社会融合等方面的训练。”张余介绍说,“今天我们的第一节集体课是肢体、听力言语训练。课程最开始是一个呼吸训练,到时候我们可以先把餐巾纸这样撕成条,让孩子们这样吹,吹得越高越好。”张余一边拿起一张纸巾,一边示范给记者看,“后面我们再加入绒球、杯子、吸管,和孩子一起互动。”
  8时30分,2位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教室。见到坐在眼前的孩子们,记者的内心很忐忑,生怕一个不小心惊扰了他们。可当一个孩子经由张余教着喊我“老师”,和我握手,冲我微笑时,我内心的担忧便慢慢散去了。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要开始了。老师来问一下,我们上节课的内容还记得吗?”“找相同。”接受康复训练的成成在妈妈的提示下腼腆地答道。见一旁的另一个孩子没有作出回应,张余又尝试着反复提醒了多次,鼓励并帮助他回忆起上节课的内容。
  “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张余从她的衣兜里拿出一袋五彩绒球,让孩子们试着从桌子一边吹到另一边。“我来!我来!”成成见到老师手中的绒球,瞬间来了兴趣。“咱们试着这样,把绒球吹进唐老师的杯子里好不好?”见孩子们玩得起劲,张余拿出一只纸杯递给记者,让记者尝试着和成成一起互动。
  互动的过程中,记者也和孩子们慢慢熟络起来。看到脸上堆满笑容的他们,记者的内心也充满了喜悦。“课堂上,我们要做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观察和反思。你要相信并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在互动中不断成长进步。”张余告诉记者,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可能出现的状况也都不同,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下午2时,是张余的合训课堂。“今天合训课的4个孩子都是孤独症。孤独症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与大多数儿童不同,他们不善于与人交流,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且常常表现出一些刻板重复的行为。”张余告诉记者。
  看着对面坐着的孩子,纯真的小脸和无邪的眼神,看起来与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但在课堂上记者发现,有的孩子想要老师手中的卡片时,他不会说“想要”,而是机械地去抓取。有的孩子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便会不停地重复表达。在30分钟的课程里,张余要不停地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干预,反复引导他们听指令,做动作,教他们认识动物,表达需求。一遍、两遍、三遍……张余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不厌其烦。
  “请你用手指指出哪一个是鱼?”每当孩子指对时,张余都会大声地夸奖孩子,并与孩子击掌。“瑄瑄现在比刚来的时候强多了,虽然还不怎么表达,但已经能安静地坐着上课了。”张余告诉记者,瑄瑄刚来时自制力很差,课堂上经常起身跑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虽然一节课只有短短的30分钟,但是想要顺利上下来也并不容易。“孤独症的孩子状况就比较多,课堂上我们就要多些耐心。”张余告诉记者,她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已干了12个年头,长期的经验积累,让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都能游刃有余。
  “宝贝,请把奶牛拿给我。”“请告诉老师,动物王国里的哪些小动物消失了呢?”“你是如何判断它是长颈鹿的呢?”……下午4时20分,张余带着记者来到言语个训教室,个训教师高婕正在给箐箐做听能、言语和认知发展训练。
  “我们的个训课程都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质进行评估设置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句子描述,抓取关键词来分析动物特征,进而锁定答案。”张余告诉记者,“箐箐来的时候耳蜗已经做好了,有了听力,但还不知道怎么去听。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故事的阅读,听能、认知等方面发展得都比较好,达到了中高级阶段。”
  “每当看到患者在我们的帮助下,逐渐恢复健康,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张余说。“很多患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不愿意面对的。在经历了种种打击之后,才会慢慢接受。作为一名康复教师,我们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他的身体功能,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孩子在这边两年多,康复得挺好的,老师真的很用心!他们不仅教我们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还经常陪我们聊天,关心我们的生活,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真的很感谢他们!”康复儿童家长程女士坦言,“康复之路虽然艰辛,但这一路上有这么多温暖的人陪伴着,我们也充满了信心。”
  记者手记:孤独症是一项世界医学难题,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治疗,也没有办法预防,只能在发现后及时干预,并对孤独症患儿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尽可能提高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活动能力,正常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
  社会交往障碍、听力言语障碍、兴趣狭隘、敏感、焦虑……尽管背负着这些身心特点,张余依然不希望孩子们被贴上标签,被分类。康复之路很艰辛,希望全社会对这些“星星的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因为康复而拾起信心,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