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引凤来——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抢答题”,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今年以来,我县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让高效规范、便捷舒心的“好服务”成为滨海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这个平台开发得太好了,政府各个产业链项目进展情况在上面都能看到,平台操作便捷、简明扼要,这对我们很有帮助,还可以进入到‘盐企通’平台,查看到企业办事、政策咨询等服务。”现在,县工业园许多企业负责人每天都会打开“我的盐城”APP,点开“滨海产业链”栏目,浏览最新信息。
  据悉,我县坚持把上级最新政策、发展最新变化、企业最新需求,体现在具体落实上,在全市率先出台《滨海营商新政24条》《贯彻落实盐城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的实施细则》,研究制定《滨海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等文件,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对“省42条”“市56条”政策文件逐条细化分解,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每条措施均明确责任主体、目标任务、政策对接三项清单,推动政策信息“点对点”直达企业法人,保证企业知晓政策发布内容、落地措施和享受标准。
  “以前都是我们主动去找客户,如今是客户主动联系我们。”县工业园的德巍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陈捷飞告诉记者,企业“生”逢其时,现在各个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滨海的支持和服务做得尤其好。除此之外,在该项目落户过程中,园区和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主动提供资料预审、全程帮办代办等服务,用心用情解决手续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推动项目落户和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也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
  “从最初的手续办理,到最后的生产运营,当地政府部门全力以赴的协调帮扶,让我们对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满怀信心。”回想起当初落户县农业园的情形,江苏福鸿泰食品公司总经理石勇深有感触, 园区不仅为他们手续办理提供全程服务,还及时解决企业扎根落户过程中的厂房建设、企业用工等方面难题……
  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让审批流程“瘦身”,推广企业投资类项目“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我县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打造,让每个环节都按下“快进键”。
  深入推进“一窗通办”等政务服务,相继公布《投资项目报审服务指南》等百余项清单;借助12345政务热线,设置全天候归集、回应群众诉求的“优化营商环境政企通”专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新设立市场主体免费提供刻章、快递等服务,保障企业开办全流程“零费用”;按照“综窗受理、闭环服务”的原则,推动“水电气”和图审、环评等窗口,纳入专区集中管理;进一步完善网上自助申报、分析统计等功能,对审批环节实行网上全程跟踪、节点控制、提醒督办。
  “高效率办事才能带来高质量成果。为了实行企业诉求一键直达,我们将‘12345’打造成为企服务的总客服,完善‘e企通’平台功能,聚焦企业群众诉求,推动‘一哨联办’,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县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面优化服务,开展系列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滨海营商新政24条,全面打通优惠政策落实“最后一米”。
  “网上办、智能批、不见面,对100个高频政务事项实施‘秒批秒办’,使审批环节压减了60%,推进了服务事项高效办理,增强了投资活力,提升了客商满意度。”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统一发证的服务模式,让每位来我县投资发展的企业家心里都倍感温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外,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多项特色工作得到国家、省市肯定,实现企业开办5个环节100%半日零费用办结,“多头审批”变“一证准营、一码亮证”……
  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在我县熠熠生辉,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蓬勃力量,让我县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要素聚集的“磁场”、投资兴业的“宝地”。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