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向海而兴,闯出发展一片天
 
作者:蔡冰清 周冬晴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293 发布时间:[2024-11-11]

“数字背后的滨海奋进故事”系列报道之一

向海而兴,闯出发展一片天

  编者按:近期,《盐阜大众报》在一版推出“数字背后的滨海奋进故事”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今年以来我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亮点成就和创新实践。本报特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近期,各地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发布,滨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28亿元,同比增长7.1%。
  GDP增速超“7”,全市第一,背后显示出滨海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
  提升工业企业含“新”量、做全做透能源产业链、放大产业优势锻长板、紧抓出口“牛鼻子”……沿海是全市的重点和方向,也是滨海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面向大海、深耕大海,滨海变潜力为实力、化优势为胜势,全力推动沿海关键变量转化为现代化建设最大增量,加快释放“蓝色引擎”澎湃动能。
  产业向新 逐梦蓝海
  什么样的企业赚钱?什么样的企业不愁订单?记者在滨海找到了答案。
  9月2日,在第三届EESA储能展上,中科融能发布的固态电池全链解决方案,吸引了诸多参展者。众所周知,固态电池能够解决当前锂电池能量密度不足与安全隐患的问题。
  鲜为人知的是,中科融能的盐城工厂落户滨海,已于今年6月实现628Ah和314Ah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这类产品目前主要面向储能、动力两大万亿级市场。
  “电池产业发展至今,亟待新技术革新,其中有两个重要方向: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滨海港零碳产业园负责人沈力介绍,中科融能掌握了这两项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一定是能赚钱的!”
  地方选企业,企业也选地方。
  “我们去年7月着手启动项目,3个月内走访了广东、湖南、安徽、山东等地,最终敲定了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核心区。”中科融能(盐城)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姚宽科回忆道,“一方面,这里可以为出口企业提供绿电、绿证相统一的认证服务;另一方面,园区具备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可更好满足企业需求。”
  “这里的电池产业链是我们遇到最全的。”姚宽科说。
  面对产业“蓝海”,中科融能目前最迫切的就是扩产。“我们一期建成投产500MW,二期计划上18GW。”没错,产能将是原来的36倍。“二期我们还想选择滨海。”
  滨海的高效给中科融能团队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去年10月签协议,11月设备招标,12月施工单位入场,今年5月,设备就全部调试到位。”
  提升企业含“新”量,用科技逐浪“蓝海”。与中科融能相似的,还有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从事分子与材料创新的企业,其独创技术可以将PHA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扩展其应用范围。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与塑料相似的力学性能,制成的塑料品,被丢弃后可以自然降解。
  业界曾把合成生物学的研发到量产,称为“死亡谷”,蓝晶微生物跨过了这个门槛,公司团队走访全国30多个城市之后,决定在滨海打造一座微生物的“超级工厂”。这座工厂已于去年成功投产,蓝晶微生物也成就其在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头部地位。
  服务项目 护航企业
  翻开滨海港片区的地图,不难发现,中科融能选择的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核心区,占地1.3平方公里,一期、二期、三期规划,正沿着北疏港航道依次延伸。
  “这条航道西接中山河,通过此航道可进入通榆河并向南进入大运河、长江,实现货物流通全国。”沈力介绍。
  这也符合滨海一贯风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放大能够放大的所有优势,为项目服务,为企业着想。
  细看这1.3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规划“安排”得明明白白:一期占地480亩,重点招引有绿电需求和出口导向型项目;二期规划占地800亩,重点建设储能高端制造园、氢能多元应用基地;三期规划占地670亩,重点建设海河联运绿色码头、电动重卡换电站、仓储物流园等。
  依托出口、绿电认证、低碳发展等优势,远景能源、唯信科技等企业接踵落户。“核心区已建成标准厂房、综合楼、检测车间等19栋,新入驻企业7家,年内新建成规上工业企业1家,实现开票销售突破5000万元。”沈力话语间满是自豪。
  将目光跳出北疏港航道,沿着东部的海岸线,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发展思路同样清晰:以零碳产业园、“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和零碳工厂为载体,按照“企业节能低碳+系统集成降碳+用能零碳替代”思路,积极探索以“绿电+冷能”为特色的零碳产业园建设之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如何保证企业用“绿电”敲开海外市场?滨海依托港区充沛的绿电资源,就地消纳,率先在全市规划建设首个“全绿电变电站”。
  2027年,滨海港片区以全绿电汇集、全绿电供应为定位的220kV海堤变电站,将建成投运,规划汇集新华兴海、盛高新能源等新能源项目,容纳249万千瓦绿色电能,片区绿电规模将增容至476万千瓦,区域电网“绿电大循环”将进一步保障工业用户绿电供给。
  风电产业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滨海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助力呢?
  “我们有打造大件码头的基础条件。”沈力说,“可通行大兆瓦海上风电主机和叶片。”
  滨河向海,梦圆港湾。依托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滨海基地、海力大兆瓦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立洋海上风电(滨海)运维中心以及盐城港滨海港区海上风电装备大件码头等,滨海有雄心打造一个海上风电母港,这也将成为全市唯一。
  通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反哺”企业,一个个优质项目在滨海生根发芽、落地开花。前三季度,滨海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超亿元产业项目104个、56个、39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5个、4个、3个。
  资源变优势 “包袱”变财富
  “哗啦啦,哗啦啦……”10月16日,位于滨海港片区LNG冷能交换中心一侧的制冰区内,随着制冰机不停运转,水流在机器四壁迅速凝结成冰,经过旋转刀片切割,冰片一块接着一块掉落。
  这些冰块的制成并没有消耗大量电力,而是充分利用了冷能。由于节省电力成本,这里产出的冰块,即使以市场价的一半甚至更低售出,也效益可观。
  哪来这么多的冷能?
  走出制冰区,可见一根根管道,搭载着蓝色支架,通向远处。管道的尽头是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
  使用LNG需要先将其从液化状态“敷热”变成气态,才能进入国家管网对外输送,在此过程中LNG会吸收热量,同时释放出巨大的冷能。过去,都是通过抽取海水将其“敷热”,不仅带来“冷污染”,也造成资源浪费。
  怎么办?变废为宝!滨海紧紧围绕现有资源做延伸,通过建设LNG冷能交换中心,以能源换项目。
  滨海港片区LNG冷能交换中心是全国首家冷能交换中心,项目采用LNG换冷装置、外管网系统、公用工程系统,通过回收和利用LNG在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冷能,实现能量的高效转化利用。“冷能交换中心以二氧化碳为媒介,将冷能留下来,进行综合利用。”项目运营经理侯晨介绍。
  “国内其他地方也有冷能利用的案例,但是应用场景相对单一。”侯晨说,该项目则是通过“梯级”应用,充分利用不同温度的冷能。“我们深度挖掘深冷、中冷、浅冷资源,不断丰富‘绿电+冷能’应用场景,打造集冷能空分、冷能发电、冷链物流、算力中心、冰雪休闲、民用供冷于一体的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LNG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曾经抓耳挠腮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今已然成了招财引金的“聚宝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冷能在第三产业的应用,甚至催生了滨海的“低温旅游”。“低温旅游”,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低温环境为特色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在寒冷气候条件下进行的各种户外活动和体验。
  依托冷能资源,滨海规划建设冰雪世界,通过利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冷能,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季节限制,让市民们一年四季可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激情与欢乐。此外,沿线还可串联起月亮湾、宋公堤等旅游景点。
  潮起潮落,共潮而生。伫立时代潮头,滨海与海洋相拥逐梦的故事,仍在书写。
  记者手记:
  借海扬帆勇争先
  黄海浪潮,奔涌不息。茫茫天海间,一台台白色风机叶片迎风旋转,滨海港零碳产业园、LNG冷能交换中心等项目拔地而起,零碳工厂雏形初现,生产车间繁忙有序……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收获,采访团深刻感受到,几年里,滨海向海逐绿、向新而行,“绿电+冷能”特色充分彰显,千亿级临港产业提速集聚,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构建,以敢战必胜、勇立潮头的姿态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我们看到了这座海滨县城向海图强、转型升级的决心,更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未来。
  (原文刊载于《盐阜大众报》 2024年10月31日一版头条)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