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老东坎西街头记事
 
作者:范后安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0 发布时间:[2024-10-24]
  西街洋井
  水是生命之源。
  按照中国人居住习惯,但凡是人群集聚的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村庄,都会依傍河流,挖掘水井,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吃用。我们老东坎街也不出其外,上世纪六十年代,除了一条日夜奔流的母亲河前河外,老街上也曾有两口水井,一口井在东街的浴室巷里,另一口井则在西街德隆巷与猪市巷的交界处一方天井中,井水清澈纯净,相传我们西街这口井比东街那口井出水甜。
  走在老西街的猪市巷,远远就可看到竖在井台上方高四五米处,有1.5米长宽挡雨挡灰的人字头木板瓦,古怪得有点像古时候山寨瞭望哨那样,老旧了的木板瓦已呈深褐色,孤零零的靠四条木腿撑在井台上,它主要任务是给井口挡雨挡杂物,多少也能给井台上抽水的工人挡上一点夏日阳光。木板瓦的下面是一铁滑轮,一根铁掀柄粗的麻绳通过滑轮挂在两边吊着水桶,再下方就是我们称谓的“洋井”,圆形井口不足1米直径,有一次我鼓足勇气从井台向下望,足有10米之深,井四壁呈鼓形,井底漆黑,只有隐隐亮光,可能那就是水的波纹,没敢多看,因人小腿发抖。井台的东边是一个约10米长6米宽2米高的水泥蓄水池,南北两边各配有3个大碗口粗的水龙头,水流足有现在的矿泉水瓶身粗。蓄水池的南、北、东三边都筑有一米宽的水泥边沿,平整光洁,供大家摆放水桶取水。而西边边沿则是与井口相邻,为取倒水方便,当时设计仅隔30公分左右,由于蓄水池高于井口近2米,人的高度一般只有1.7米左右,落差稍大,倒水翻水时难免漏水地面造成潮湿,加之此处恰是日照偏少之地,故这之间常有绿色青苔攀附井壁之上。移步井台向南5米望去,可看到有一间门朝北的泵房,专门机器抽水。洋井正常情况下的运作程序是:机器由地下抽水,两位操作工人相对站立在井口两边的高台上,上方滑轮下两端吊绳各吊一只木桶,一位工人先将南边这只空桶向井下按舀水,另一位工人则在对面将已上移到井口、北边的这只盛满水的木桶用力提起,再使尽全力甩倒入身旁高处的蓄水池(纯属体力劳动)。跷跷板的杠杆原理,两个木桶此上彼下,通过一根绳子经过滑轮轮换取水倒水,源源不断。日复日年复年,那几位不惧烈日雨雪的拽绳工人,早已在这两只桶的上下舀倒、轮迴之间,挥甩自如练就成满身腱子肉一张古铜色皮肤的大伯了。
  说起这东西街“洋井”质量绝对上乘,那都是当年进口的水泥过去叫“水门汀”建成的,哪怕零下15度,周围的茅草屋檐下挂有1米多长的冻铃铛,也没见过井台井沿被冻酥过。记得井壁的南北两面上端右角,都刻有“1952年建”字样,当年我就曾想过,瞧不起它还比我年龄大一岁。据说它是和中市桥的“洋亭、洋桥”一起建的,物资都是从上海等地运来的进口货,故称之谓“洋井”。
洋井是刚解放时政府为人民做的公益善事,从业人员有四位,头儿姓李,三位拽绳工人,一位收筹卖筹大妈。一大桶水卖2分钱,我家那小桶一副每次只收1分钱。洋井很少关门休息,除了每年夏天清洗蓄水池和没电例外。若有人问,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那我要不客气地说一句:小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经常去井台上抬水挑水,那里也是我们打闹玩耍,比赛抬水速度的好地方,那里的每一个水龙头我都曾亲手开关过。
  西街洋井伴随着我们长大,它曾给予我们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方水土一代人。虽然西街头已拆迁多年,井水也已早被自来水替代,但它代表的是曾经的岁月,沉淀着的是忘不了的旧日乡情,它流出的是家乡的味道,是藏在我们记忆里的抹不去的标志性建筑。
  挑水
  1966年,我13岁刚上初一,文革开始,上课三个月然后就停课在家。小孩天性好动闲不下来,每天除了逛小人书摊,就是爱到对门发小家玩。
  过去家家小孩多,没现在这样娇生惯养。大都家庭大人出去挣钱,小孩在家除学习外要兼做家务,抬水、烧饭、洗衣服,生存能力很强。对门发小甲珍兄妹6人,我和妹在家人少太冷清,喜欢每天到他们家凑热闹,一起粘知了,一起打扑克,他们去抬水我俩也争着试一试,憋着一口气,涨红脸,明明感到肩头疼,却还强装满不在乎充好汉,次数多了,觉得抬水还蛮有意思的,重要的是有机会和小伙伴一起玩热闹又开心。
  说来机会凑巧,有一天我家隔壁供销社新到一批木水桶,桐油漆得黄灿灿的很好看,其中有一对像花鼓似的两个小小桶,特别让人喜爱,由不得萌生一股想学发小为家里挑水念头。灵机一动,我先说服家里老妈,向她宣传我学挑水的好处。我挑水后可以结束我们家花钱找人挑水的过去,虽说不上能节约很多钱,但起码证明我已长大,我有这热情为家里做点事,岂不是好事一桩。
  记得刚开始学挑水,并不是很顺畅。因为以前帮发小抬水,那是抬着玩的,人家是友情账,总是让我们在前面抬,长扁担上的绳子都落在发小那边,因此不觉得担子重。挑水则不然,一根竹扁担两只桶,重量都压在自己肩上。起先挑起担子,桶会两边晃水一路洒,中心掌控不住。后来还是老爸点拨我,先挑半桶水慢慢来,将手拽着前边桶绳,这样前木桶相对固定,后面也就自动不晃悠了。木桶的绳子系的长短,绳子摆在扁担两端距离,这其中都有讲究说法,都要慢慢试,找出适中平衡点,这样才会省力气少费劲,这是学挑水的第一关挑水技巧。
  第二大难关就是个人毅力。从西街头拐一个弯,经猪市巷到洋井,砖头路总计也就500米长左右,第一次拿起扁担挑水,感到自己已长大很能干很神气。但真正挑起水桶走不了10步就要歇一歇,一趟水一挑,肩头就已发红,第二天只觉得肩头红晕扩大且表层已微微隆起发烫,再等到第三天看看肩头,上面油皮已被磨破一小块,肩膀已不敢再碰扁担,疼得连大脑也快不做主了。到了这份上,考验人的时刻来到了,退还进?若选择退就是中途而废,心有不甘,何况现在是水桶也买来了,“大话”也说过,发小面前妈妈面前都难交待且又丢面子,如不退就要坚持,没有余地。假小子的劲头上来,也就全然不顾了。
  定下心咬咬牙,先从家里找出干毛巾绕在扁担上,然后采取减少挑水次数,每天只挑一次,中途再改换下肩多歇一次脚,这样维持到第六天,慢慢地疼痛减轻许多,腰杆也变直,肩头的扁担也开始没那么沉重,变得有规律的在弹跳轻松起来。起初挑每担水中途都是歇3次,半月后只用歇2次,再后来一气到家。当然这其间,只要我爸没上班,那他必定会迎出去,替换我挑家门前的那一小节路,父爱无声,此生难忘。
  沧桑岁月,岁月沧桑。感谢那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给予我们的磨练,感谢父母当年给予我们成长路上的“放手”,他们造就了我们这批50后,使其成为能吃苦耐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一代人。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