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割稻脱粒
|
作者:张寿昌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151 发布时间:[2024-10-24] |
现在的联合收割机收割稻子很简单,一个村两三千亩的水稻一个星期即可收割结束。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农村还没有收割机、脱粒机,割稻脱粒全靠人力畜力,既慢又费工,还要受到天气影响。水稻是主要的秋熟作物,是一年粮食收成和农民口粮的重头,割好脱好晒好,努力做到颗粒归仓,对于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完成上交国家公粮任务,意义重大。 这次回老家,看到联合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奔忙,不一会儿,一大片的稻子即收割完成,稻草又随即被粉碎还田。空气中弥散着一股非常熟悉,已很久没有闻到过的稻裤味(稻秸近根部位长期被水泡的枯叶味道),感觉十分亲切。思绪将我拉回到了四五十年前。那时的割稻都是靠人工,锋利的镰刀和硬实的稻拖子(洋槐树或桑树材料做成,一米见方,尺八高,一头由绳子牵引,上面用芦苇席子铺着,便于捆放割成的稻子,又能防止稻粒子散落漏掉),是标配的两样割稻农具。妇女们割稻,两个人合着一个稻拖子,擅打稻把腰扣的既割稻又负责打腰扣。男劳力主要负责将稻把挑上打谷场。稻田因为常年有水,挑着稻把在稻田的田埂上很不好走,挑到田边还要爬坡畈,所以一担能挑8个稻把就是力气比较大的了。我们生产队还有离打谷场有六七里远的120亩的“规划地”,收割好的稻把要用大木船运回,中间过射北干渠还要驳运。人拉篙撑不鼎力的时候,还要驾上生产队体型和力气都是最大的叫“大角老”的水牛在河里拉船。 在有脱粒机之前,生产队水稻脱粒主要是用牛拉着石磙子碾压,俗称打场。白天因为要割稻和做地里活,打场多在晚上,有月亮的借着月色,没有月亮的则在谷场周围撑几盏马灯,稻把拆开后均匀地铺摊在谷场上,成一个大圆形,即所谓放场,便于牛拉起石磙子碾压。第一遍的场碾压过后要集中翻一下场,好让石磙子碾压均匀,即所谓翻场。然后让牛拉起石磙子再碾压几遍,谷草就基本分离了。 为了让牛好使唤,赶牛打场与扶犁耕地的必须是同一个人。为防备牛在打场时拉屎排尿,赶牛的人很有经验,在打场前会让牛尽量排空肚子,中间发现牛有要排泄迹象时,会立即将放在场边的粪舀粪兜子拿来接。打场有时候用到两三头牛,放头磙子的牛必须有过打场经验,即是能“三放三收”的领头牛。放,就是后一圈比前一圈大出半个磙子身位;收,就是后一圈比前一圈小出半个磙子身位,这样依次放收,磙磙带生着熟,碾压才会均匀透当。对于南京6号等籼稻品种,翻一遍场再打上一遍,稻谷即脱得干干净净;对于穗口紧的稻子,则还要再翻打一遍场。生产队曾长过一个叫白银粳的稻子品种,其穗口超紧,公鸡想啄下稻粒子都费劲,石磙子根本碾不干净,生产队只好连稻带草分给社员,各家回去后将稻穗子按在锄头口上剐。该稻米煮出的饭却是扑鼻香。 较牛拉石磙子打场,后来脱粒机的脱粒效率就提高很多了。当年滨海县第二农机修造厂制造的大业牌50 B三分离脱粒机,可是农民朋友们信得过的“名牌”产品。脱粒机脱粒效率是高,但脱粒人的劳动强度也很大,递把、喂机、叉草几个环节需紧密配合,一着不让。分田到户后,我参加过家里的一次水稻脱粒,我站在脱粒机的出草口,专司将脱过粒的稻草用铁叉抖去夹杂在其中的稻粒子,再叉开去。开始一阵子还能对付,后来越来越没有气力,可是前道在不停地喂,机口在不停地吐,我实在是精疲力竭,只是半机械半麻木地挥动着铁叉……那是少有体力劳动的我最累得不行和最感到吃劲的一次农活劳动,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炕小黏饼,春节蒸黏团、年糕、搓汤圆等都要用到糯米,生产队每年都会专门长一些糯稻分给各户。糯稻的穗口比较紧,糯稻草较籼稻草粳稻草也更有韧性,所以糯稻草就有了专门的用途:搓(摇)草绳子,及初夏起小秧时扎秧把用。各户需要糯稻草的,生产队会通知统一到打谷场人工摔糯稻穗,去掉谷粒的糯稻草理齐整后在穗根处扎成一个个的草把子,围撑在谷场的场地边上晒,黄橙橙一簇簇的一大片,蔚为壮观。 收稻时节天气已比较凉爽,太阳也不像麦收时那么炽热,加上对吃新米抱有的期待,农民秋天收稻子比夏天收麦子是多了一些的愉悦心情的。但尽管如此,那个的时候,农村主要是靠天吃饭,碰上连续阴雨天,地里的稻子收不上场,上场的稻子脱不了粒,脱了粒的稻谷晒不上太阳,稻谷发芽坏损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简单多了,联合收割机收脱碎一体化(那时候也不存在秸秆焚烧,稻草是耕牛冬春的主要饲料,又是各户生火做饭的重要柴禾,有的人家还用稻草苫屋子盖猪圈,所以怎么也舍不得一把火的烧掉),不再耗用多少的人工,碰到阴雨天也不怕,湿了的稻谷可以上烘干机烘干;稻拖子、摊耙、大刮等割稻脱粒晒稻的农具已很少见到,打场用的石磙子多成了农家乐的收藏;稻田的洼水处有时还能捡到鱼虾田螺,等等的稻收乐趣,和热火朝天的打场脱粒场面,都成为了时代记忆。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