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小小面团捏出百态人生
 
作者:李雨朦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357 发布时间:[2024-6-26]

  体验职业:面塑制作
  体验地点:县实验小学新建南路校区活动中心

  面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从古至今,面塑凭借着小巧玲珑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也有很多人沉迷其中,孜孜不倦地追求面塑艺术的更高水平。面塑非遗传承人孙美玲就是其中一位,她把对生活的体验和最质朴的热爱融入到五颜六色的面塑里。


记者现场体验面塑制作。  (刘朔池 摄)
  近日,记者来到县实验小学新建南路校区活动中心,孙美玲告诉记者,她当天下午在这里有一堂面塑体验课。刚到教室,记者便看到了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面塑作品。
  孙美玲的面塑作品更偏向温婉细腻,其制作传承手法可以追溯至清康熙年间,手法细腻,题材多变,尤其擅长古典仕女作品,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抑或是古典人物,都有一种跃动的姿态。“肢体语言是面塑活起来的关键”在面塑展示区,孙美玲指着她的作品告诉记者。长须舞动,披风飞扬,面目或柔和或喜悦,动作或轻盈柔美或婀娜妩媚……她捏制的数十个女娲、贵妃等面塑,光泽饱满,形态如生。
  “大型面塑的根基是面,为了保证它不会因为干燥、摔打、碰撞而破裂,我在和面上下了工夫。”孙美玲说,“配料比例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尝试和琢磨,才能‘解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孙美玲拜访滨海白首乌专家,了解白首乌特性,在配置原材料时加入白首乌粉,经过改制的面团在制作作品时,延展性好,人物皮肤更加光泽透亮。配比好的面团经过“三揉三醒”上锅蒸制,随后蒸制晾醒,加入不同的颜料以备使用。
  这些普通的面泥在孙美玲的手中经过捏、搓、压、揉、掀,再用面板、擀面杖、梳子、筷子、画笔等工具灵巧地点、切、刻、划、塑,一块块面塑材料仿佛“活”了起来,成了一件件灵动的艺术品。
  杨玉环是孙美玲很喜爱的角色,在和记者交流的同时,她特地将这件作品从保护罩里拿出来。
  “贵妃要生动,关键在脸。整个面塑人物头部的长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五官皆用面团制作,眼线和眉毛造型最细的部分不到0.5毫米,制作极其精细。发饰是让人物造型更逼真的要点。”孙美玲认为,只要能抓住人物的最大特征,面塑就能活灵活现。
  下午4时,20余名小学生济济一堂,翘首以盼的面塑体验课堂终于开课。一落座,孙美玲就打开了手中的箱子,只见红、黄、蓝、绿、黑等各色面团呈现在眼前,小棍、切刀等工具更是一应俱全。 
  “面塑的基本功很简单,就是3个字,点、线、面!”课堂开启后,孙美玲首先从面塑基本功说起,她说,物体是点线面的组合,学会了基本功,才能把看到的想到的通过面塑呈现出来。
  孙美玲先向孩子们示范了“必胜小粽子”的做法。只见她先将面团在手里揉成一个圆形,再捏成上小下大的椭圆,不一会儿,粽子的大致形状就出来了,粽子主体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修饰,孙美玲拿出一小块绿色的面团,先搓成条,然后压扁,再用塑料刀割出叶脉的形状,最后再将提前制作好的笑脸粘在上面,一枚圆滚滚的小粽子就做好了。
  “我也要做一个,我会团圆球。”孩子们纷纷自告奋勇,开始忙活起来。一时间,团面、揉搓、固定……一个个小小的粽子就完成了,大家手里的粽子有大有小,做出来也各式各样。“我的粽子个头大,考试考满分!”“我做的小巧玲珑,是个精制品。”孩子们一边动手制作,一边相互讨论,虽然工序复杂、过程繁琐,但大家都沉浸其中,聚精会神地设计着自己的作品。一会儿的工夫,孩子们都用面团做好了“必胜小粽子”,大家捧着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
  “做面塑是个动脑、动手、动心的活。”孙美玲说,看着一样的作品,孩子们做出来会有千差万别,这里面除了动手能力的不同,还有空间想象力的表现不一样,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灵魂,是独一无二的。
  孙美玲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她说,面塑这门课程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通过自己动手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孩子们在体验中得到收获,有了成就感,才能有更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去把这项工艺传承下去。
  工作之余,孙美玲还不断加强对面塑艺术的钻研,融合众多艺术门类对传统面塑技艺加以优化和改良。用她的巧手和匠心,将这份传统艺术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她的作品,不仅是对面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记者手记:因热爱而坚守,因坚守而生生不息。在这个时代,面塑不再是我们认为的简单捏小人。玲珑面塑造型完整饱满,手法简练,注重神气,色彩艳丽,让美与自然充分融合,让面塑不仅仅是个赏玩品,更具有社会教育功能。通过传统的面塑向人们传递地方历史文化的信号,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孩子的心灵,让面塑在滨海更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