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粽香情更浓
|
作者:许可仁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8546 发布时间:[2024-6-7] |
孟夏时节,在广袤的咸土地上,在大逛滩的堤边,在运盐河的沿岸,生长着或密或疏的芦苇,芦苇长出了青青的芦叶。微风吹过,芦苇轻轻地摇摆,泛起青波,发出沙沙的声响,它给人们传递讯息,端午节快到了。 孩子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再过几天又能吃到妈妈包的粽子了。 打粽叶。我清楚地记得,端午节那天早晨,妈妈背上竹篓,我跟在妈妈的身后,到盐河边或逛滩后边去采摘芦叶,大人们叫“打粽叶”。妈妈捏住芦叶的根部,向下轻轻地一抖,一片芦叶便放进了篓子里。我也披挂上阵,抓住芦叶往上拽,不是将芦叶拽裂了,就是将芦叶拽折了。后来,我学着妈妈的模样,小手扭住芦叶,向下用巧劲一拽,“打粽叶”就成功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打”足了粽叶。 包粽子。妈妈将打回来的粽叶用水洗净,放进大铁锅里煮沸,焖一会儿,捞起放进盛有冷水的大桶里再泡一会儿便可包粽子了。一片片青绿的粽叶,带着盐场特有的清香,静静地浸润在水中,等待着主人的召唤。 小时候的粽馅就是糯米,有时会加一颗大红枣,那就是很奢侈的了。糯米是场部按定量供应的,妈妈在打粽叶前将糯米淘好浸泡,待打粽叶回来正好使用。 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妈妈虽然不识字,但年轻聪明,心灵手巧,包的粽子又快又好看。以至于几十年后,妈妈八十多岁了,还记得当年包粽子的情景:拿起一片粽叶窝旋在手掌形成漏斗状,再用一片粽叶顺势螺旋裹在第一片粽叶上,此时将糯米填在漏斗中,再用第三第四片粽叶沿着前片粽叶螺旋而上,再将糯米加满,用第四片粽叶封口,用细线扎好,放进盆里,一颗棱角分明、小巧玲珑、青绿欲滴的锥形粽子就包好了。 煮粽子。妈妈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加水漫过粽子,添柴烧煮。锅是铁制的锅,柴是盐蒿草、巴根草或芦苇。盐场的芦叶,盐场的草,盐场的水,盐场人的手工制作,如此烧煮出来的粽子别有一番风味。 粽子出锅了,看着热气腾腾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解开线绳,剥去粽叶,放进碗里,洁白如玉的粽身,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令人口舌生津。搛起粽子,沾一点古巴糖,又黏又香又甜,实乃童年时的绝佳美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已进花甲之年的我,端午来临之时,走进超市,各种品牌的粽子,真空包装,应有尽有,风味各异,就连粽叶也有销售。吃一口真空包装的粽子,也能唇齿留香,但总是忘不了妈妈包的粽子,那带着盐乡特有风味的粽香。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