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海的故乡
 
作者:毕天霞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706 发布时间:[2023-12-5]
  我的家乡,是海的故乡。
  两千多年前,我的家乡,是一片汪洋。
  西汉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淮河入海口在潘冈、天沟(现县境西南天场镇内)一线,此线以东,即是茫茫沧海,至清朝初期此海域属称“东大洋”。
  1128年,南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河南掘黄河之堤,致黄河荡决南下,挟泥沙奔腾咆哮,沿途肆虐,狂暴地夺泗水侵淮河,自此黄河改北流为南流,占淮入海长达700多年,每年与之而下的万亿吨黄沙,令原本与天同蓝的大海变得与黄河一样浑黄,此海域遂得“黄海”之名。
  海,是我的家乡;家乡,是海的故乡。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海,我爱看她、梦她、歌唱她。
  初夏的一个清晨,我和好友驱车前往海滨,又一次去领略黄海的磅礴、雄浑与美丽。
  一路上绿树掩映,田野葱茏,别墅依水,农舍清许。
  在渐行渐近中,我闻到自东而来的风中蕴含着淡淡的海的味道。
  “看!好大的风车!”一个孩子突然惊叫。透过车前窗望去,一架巨型风力发电机远远地耸立在蓝天白云间,慢悠地转动。“哇,那边还有!还有!”孩子们兴奋地叫着。
  “盐蒿子!”又有同伴欢呼,我们随声下车。
  眼前,一泻千里直铺天边的盐蒿子,覆满滩涂,枝枝丫丫伸展着老玉般的灰绿,暗布茎叶如毛细血管一样的红丝,隐约可见,淡紫色的小花散散落落娇艳在挺立的枝杪。这些在春天色绿枝蔓如翡翠珊瑚的盐生植物,将浩渺的滩涂装扮得碧如绿毯;深秋,又以血色将滩涂燃烧得如火如霞。艰难岁月,她为人们填肚充饥;富裕年代,采其鲜嫩、取之晒成的干子,淖水拌以蒜泥、麻油、白酱油,便是一道鲜美的野菜冷盘,入桌寻常百姓、大小宾馆,制成的菜干还是销往外地的特产。其营养丰富无污染,富含多种抗氧化成分,具抗菌、消炎、降血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功能,深受人们喜爱。
  远远地看见海堤时,隐隐听见似雷非雷的隆隆声,是黄海起潮的涛声。
  踏足宋公堤,极目海天,苍茫浩荡,一堵堵浑白色排墙般的浪潮极速地从天际排山倒海似的轰鸣着、跌宕着,滚滚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啪啪啪”地摔打我们脚下的岸堤基石,又“哗”的一声,抛卷起千堆的飞花碎沫,溅起弥漫的水雾迎面袭来,远处的浪涛紧跟着不可阻挡凶猛地追击过来,更加剧烈地撞击堤壁,发出层层叠叠震耳聩聋的巨响,震颤着脚下的堤面,震慑着我们的身心,海鸥在浪花与涛声间昂扬地舞动翼翅,矫健而高傲地时而滑翔在雾岚的波峰上,时而又轻捷飘逸地盘旋进波谷中,令人突然勇敢起来,思绪紧随它们在汹涌的波涛上欢悦飞翔。
  海面慢慢平息,波纹轻柔起伏,退潮了。孩子们高兴地甩掉鞋子,像撒开的种子从褐色长堤奔向金灿灿的沙滩,那是一湾如半月静卧的沙滩,名月亮湾。
  风轻轻地吹动衣袂,大大小小犹如卵石的沙团静静地散躺在滩上,孩子们好奇地小心捡起,握着它直起腰,摊开手却成了一掬细沙。前边有水泡“咕噜、咕噜”冒起,一只毛腿毛爪的小蟹探头探脑地从沙里爬出来,同行的朋友急不可待地跑过去,到了跟前脚下一滑,摔个仰八叉,孩子们哈哈大笑,再看,小蟹早没影了。嘿!前面又冒泡了,几个孩子齐心协力抓住了一只,拎在半空,跺腿抻爪,一只、两只、三只……孩子们快乐不已,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在海天回荡。
  这时,又有同伴发现泥螺的踪影,于是,大家又开心地捡拾泥螺。
  迎面走来一群赶海人,他们热情地跟我们攀谈:这里海产丰富,有大黄鱼、小黄鱼、蓝点马鲛、黄鲫、梅童等海鱼30多种,蛏、蛤蜊、毛蚶、牡蛎、金乌贼等贝类近10种,对虾、白虾等虾类10多种,梭子蟹等蟹类数种,还有紫菜、珊瑚菜、小石花菜等藻类10多种,海边人家可以用不同的海产品做成一桌丰盛的海鲜席。
  “盐为最”,盐业是家乡先民的主要产业。自南宋便设盐场——天赐场(今天场镇),虽时为沿海狭长地带,却是烟火点点、煎灶连连,盐业已然十分兴旺,所产淮盐饮誉海内,至今仍为驰名品牌。1939年,士绅杨芷江、汪继光等组织八大盐商于沿海先后开办裕农、裕民等8个民营盐场,共建300份盐滩。1941年,新四军三师和民主政府为解决盐阜抗日根据地的军需民食,建立了新滩盐场,年产大籽盐100万担,至今为江苏重大盐场之一。1958年至1965年盐税收入占县财政总收入近80%。
  海蜇也是家乡一大海产。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为史上少见的连年丰收,尤以1997年最盛,全国各地的海产商闻风蜂拥而至,有传说,一东北老板几天就赚得钵满20多万。
  黄海,滋养了家乡千百年的生生息息、祖祖辈辈,也造就了现代一大批养殖大户,他们以靠海、吃海、炼海告别了贫困,发家致富,踏上了小康之路。
  不知不觉,海水悄悄漫过脚踝,海面就像一幅无边的柔滑细腻的黄色缎练,被无形的巨手拽着轻缓地抖动,翻动着细柔温顺的波浪,各种海鸟在海上、滩上翱翔鸣叫,风里交织着浓浓的清咸和湿润。
  港区传来长短不一的汽笛声,越过巨轮、塔吊,穿过堤上高达40多米、火红的巨型拱门和高耸的蓝色灯塔,传向远方。
  同伴们牵手齐唱:“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歌声从沙滩的上空向着大海的深处,向着大海之外的世界,激荡而去。
  我忽然想起梦中的黄海,一轮圆月悬空而照,宝蓝色的海面平和安静,万里碧波轻轻摇荡,海风轻轻地传送我对大海爱的诉说,我和同伴静谧地坐在弧形的岸堤,等待东方的日出,在一刹那间用满天满海的霓霞拥抱海滨的一切。
  我的家乡有海,家乡是海的故乡。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