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决站稳经济发展的人民立场
|
作者:admin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372 发布时间:[2023-9-20]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我们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必须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经济发展为了人民,须牢牢把握人民利益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奋斗目标、初心使命、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 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演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曾强调,布尔什维克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老百姓都能够顺心满意,我们这个国家才能越来越好。”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提出新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即“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加大各方面投入,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强调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唯物史观,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毛泽东同志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心里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依靠人民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中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时讲道,“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毛泽东同志指出,搞经济建设“一方面为着革命与战争事业的物质供给上的需要,一方面为着人民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 经济发展依靠人民,须紧紧依靠人民发展党和国家事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汇聚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洪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毛泽东同志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解放战争时,在通向前线的各条运输线上,车轮滚滚、人流如织,几百万民工大军推着小车向前方运送物资,“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新中国成立后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在物质技术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发扬革命加拼命的优良传统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吃大苦、耐大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用双手和双肩战天斗地,用鲜血和汗水改天换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人民以“杀出一条血路”的胆魄和勇气,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潮,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一砖一瓦建造起中国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攻克一个个难关,战胜一个个困难,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百年大党风雨兼程,人民底色始终如初。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强大的前进动力、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的必胜信念,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彪炳史册的经济发展成就。 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须正确处理好几大关系,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生活的质量和社会的共享水平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全方位跃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但是不均衡、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一方面,要体现效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做大“蛋糕”持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要促进公平,坚持共享发展,科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切实把“蛋糕”分好。 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既要立足老百姓的需求,把握好“需要”,也要立足我国发展的特定阶段,把握好“可能”。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另一方面,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不吊高胃口、不空头许诺,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关系。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只有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共同实现,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一方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共同富裕和共同奋斗的关系。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创造出来,唯有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不懈奋斗,才能实现。一方面,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另一方面,要坚决防止社会阶层固化,防范财富不当聚集,避免“内卷”“躺平”,积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让先富带动后富成为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形成共同富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 新征程上,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同时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本文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2023年第3期)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