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拐磨
|
作者:洪仁忠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8795 发布时间:[2023-5-26] |
故乡的回忆,如一杯美酒,香郁而绵厚;如一捧泥土,朴实而厚重。无论置身何时何地都令人难以割舍、挥之不去。回忆故乡,常常想起儿时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劳动——拐磨。 我的老家紧邻苏北灌溉总渠北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旱谷地区,主产小麦、大麦、玉米、黄豆、山芋等旱粮。这些粮食大都要经过加工后才能方便食用。那时候,机器加工还未普及,粮食加工大都是用石制的工具,如石碾、石磨、石臼等,这些石制工具据说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村头常见的石碾,庞大而笨重,是全村集体使用的。一家一户普遍用石磨,又有大小之分,大的俗称“大推磨”,要由牲口或几个成年人才能推得动,数量不多,作坊里或大户人家才有。小的俗称“小拐磨”,个头小,较轻便,印象中,正常过日子人家都要置办一架,安放在锅屋或偏房里,隔三差五经常使用。 从我记事起,我家锅屋里就有一架小磨子。别看它是石头疙瘩,细细琢磨起来,越发觉得它结构精巧、设计合理,省力而高效,从头到尾处处凝聚着老祖宗的智慧和巧思。它大体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磨盘,由两片扁圆石板上下叠加而成,磨盘直径约一尺五开外,上片厚约五六寸,下片薄一些。磨盘相对的一面中间有磨脐孔,由铁制或木制的磨脐连接固定。因此上磨盘又叫“上脐磨”,是转动的。下磨盘又叫“下脐磨”,是固定的。磨脐周围刻有一道道斜的石棱,相当于牙齿,上下咬合磨碎粮食,俗称“磨嘴”。上磨盘偏一旁还凿有一个贯通的圆孔,叫“磨眼”,用于喂粮食。二是底盘,是磨盘下的托盘,有石制的,也有木制的。底盘比磨盘大一圈,下脐磨固定在底盘中间,周边有围挡,围挡一侧有一缺口俗称“嘴子”,磨碎的粮食落在底盘上,顺着“嘴子”流到事先安放的器皿里。底盘安放在土坯或砖砌的墩子上,也有安放在木架子上。三是磨担,是动力系统,由小碗粗的木头制成,一米多长,一头连接固定在上脐磨边沿,另一头有横的手柄,用麻绳悬吊在房梁上。 拐磨,需要二至三人的密切配合,更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前面一人把握方向和节奏,左手握住磨担“带磨头”,右手向磨眼里喂粮食,左右手动作要协调,磨子的快慢转停由他一手掌握。这份活一般由家中经验丰富的人、大多是年长的妇女担任。后面一至两人握住磨担手柄推拉转动磨盘,动作较简单,有力气就行,男女老少都能干。但也要注意同前面的人协调配合,用力要均匀,不可使蛮力。记得我长到十多岁,可以够着磨担了,一有时间就要参与拐磨。有时早晨起床擦擦眼就拐磨,有时放学,书包一扔就动手。开始是辅助大人拐,成年后有力气了,一个人就能把磨子推拉转动起来。 在小拐磨上拐的口粮最多的是糁子(谷物碎粒,方言音“采”子)。那时候,家乡的土地大多是沿渠洼地,涝灾不断,旱谷收成很低,粮食格外金贵。庄户人家用杂粮煮粥是常事,特别是早晚两顿习惯性煮粥吃。磨糁子最多的是用大麦和玉米。大麦粒子小,磨两遍就行了;玉米颗粒大,需要磨三四遍。糁子煮粥太厚费粮食,稀了又不经饿,就需要插些山芋或山芋干子一起煮。于是一句歇后语“山芋干插粥——紧箍”(意思即数量很多,满足供应)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了。 深秋时节,秋豆和山芋收获后,为了换换口味,早上时常做山芋渣子吃。前一晚浸泡几把黄豆,清晨上磨拖水磨,磨成豆糊。豆糊一圈一圈地从磨嘴流出,白花花的,落在石磨周围,像围了一条白灿灿的围巾,看起来特别诱人。豆糊磨好后,先将山芋切成丁子加水烧开,再将豆糊投入搅匀,用文火煮一会,这时特别注意防溢出。不一会儿,香甜美味的山芋渣子粥就可以吃了。 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过年磨小麦面。按照习俗,每年过年前蒸馒头和“长发”是家家户户最为看重的一项工程,不仅是预备好节前节后一个多月全家老小的主食美味,而且预兆着一家来年的丰收与富足,与家道运势密不可分。而馒头要蒸好,长发要肯发,面粉好是基础。那时候,农村大家庭劳口很多,十口八口不稀奇,蒸馒头要用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面粉,都要在小拐磨上一点一点、一遍一遍磨出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要早早开始磨面,全家齐上阵,轮流把磨拐,连续拐几天是常事。磨一遍,箩筛过一遍,再磨、再筛,磨的遍数越多,面粉越细。当然,几天磨下来,即使累得汗流浃背、浑身散架,也要咬牙坚持。在拐磨的马拉松战役中,为了打岔,调节气氛,大人们会讲点故事、说说笑话,或领头背儿歌:“拐磨拐,请舅奶;舅奶不在家,请王妈;王妈不会走,请老狗;老狗会咬人,糊子吃不成……”于是,茅草屋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身体的疲劳感顿时会轻松好多。 小小石磨,推前拉后,循环往复,一阵阵嗡鸣、一圈圈旋舞,磨碎的是五谷,磨成的是庄户人家的果腹之食,寄托着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望,蕴含着的是人们世代传承的辛勤劳动和勤俭持家的精神品德。 岁月如歌,记忆如流。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社会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我的家乡和全国各地一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拐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只能在博物馆中寻觅到它的身影。但无论到什么时候,拐磨的日子都会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并时不时地拨动我的心弦。因为,它是我童年时代那段岁月的一个重要符号,是家乡发展特定时期在我心中刻下的深深印记,更是一种怀古惜今、催人奋进的醒世路标。是啊,虽然如今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到任何时候都不该忘记拐磨,因为它代表着历史、标志着来路,忘记它就是忘本啊!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