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追思我的师伯
 
作者:徐金才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8603 发布时间:[2023-4-26]
  王子瑜先生祖籍滨海,16岁拜我的祖父徐子盘先生学习中医,1956年考入南京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国家卫生部作为师资,选调进入北京中医学院教研组工作,1961年又被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后来一直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妇科委员会副主任、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等职。师伯悬壶七十余载,是国内中医妇科界公认的泰斗人物,曾被授予“首都国医名师”称号,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较早获得者。他一生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述,为弘扬和发展我国中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他还多次代表我国赴境外开展讲学交流,并为我国中医妇科界培养了一批领军型人才。
  2023年3月23日,师伯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京逝世,享年102岁。在悉闻师伯仙世的消息后,我们全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感到悲痛万分,在第一时间组团赶赴北京吊唁。师伯与我们之间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我们之间的情谊已远远超出了血缘的范畴,而这一旷世之缘都得益于师伯与我祖父早在八十年前结下的师生之情。我们两家的情谊之所以能绵延至今,主要源之师伯一贯所秉承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更是师伯人格力量的最美体现。往事历历,无法忘记,也不曾忘记,如今师伯离我们而去,但他对我们一家人几十年来的关心与厚爱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头。
  早在1954年,我们家接连遭遇许多不测,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就在这一年,我的祖父因病过世,由于家中经济极其困难,连安葬祖父的能力都没有,此时正是他的学生,我的师伯——王子瑜先生出手相助,是他出资买了棺木安葬了我的祖父。师伯的这一义举当时在我们乡邻间被传为佳话,更感动了我们徐家的几代人,记得祖母在世时,每每提及此事,总是热泪盈盈。
  更令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我父亲赴京治病的事。1964年,正是经济极其困难的艰苦年代,而此时我父亲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闭锁不全,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必须尽快手术,当时全国只有北京协和医院等少数几家医院可做此类手术,一家人陷入非常无助的至暗时刻。我的母亲又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人,我虽是老大,但当时只是一个无知的8岁幼儿。此时又是我的师伯,毫不迟疑答允下来,“让二弟来北京,一切我来帮助”。这句话对我们家来说,可是一句恩重如山的承诺!手术时,由于家中无人前往陪护,正是我的师伯代表家属在手术告知书签下名字,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签字,那可是代表家属对患者生命的承诺,这样大的手术有着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和责任,更何况那个年代的心脏手术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可是他老人家义无反顾,毫不迟疑的承担了这一不是兄长胜似兄长的责任与担当。在我父亲长达3个月的住院治疗中,他老人家更是白天上班、晚上陪护,照顾可谓无微不至,还时不时地从食堂打来饭菜,帮我父亲改善伙食与增加营养,要知道当时他也是工薪阶层,而且家也在农村,有5个子女需要他的照顾。写到这里,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记得师伯在世时,每当我们与他提及此事,他总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看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崇高的人品。难怪家父在世时总是交待我们:“王大伯的恩情不能忘,王大伯是我们家永远的亲人。”此刻,我也想对我父亲说,您的吩咐我们做了,但是远远不够,我们相约如有来世,再来报答他老人家吧!
  也许是师伯多年的学术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塑造了他儒雅的学者气质,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他仍仪表堂堂,不失大家风范,待人接物非常有亲和力,医德医术誉满学界,患者更是好评如潮。记得他每次返乡,走到哪里,屋里总是挤满找他看病问诊的乡邻乡亲,他总是不厌其烦,更没有一点虚伪和架子,有时饭也顾不上吃,认真细致地服务于每一个病人。他的言与行,确确印证了他早年在家行医时,当地群众送他“王贤人”的这个美誉。在原籍凡是上了年纪的乡亲每每提到他老人家,都是赞誉有加,都为家乡能走出这样一位学者而骄傲不已。
  师伯每次回原籍时,见到我的祖母都是亲切的叫着师母大人,见到我的父辈都是以兄弟相称,对我们一大家每一个人都会给予勉励。记得我家二孩在京上学,有幸经常接受他的教诲,当得知老人家去世的消息,更是连夜从沪飞抵北京,为的是送这位慈祥的长者最后一程。还有一件令我难以忘却的事,应该是在1975年,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出差,临行前,我给他发了电报,想不到他老人家亲自来到火车站接我,见面时还执意要帮我拿行李,这个画面犹如昨日再现,怎能不叫我追思难过。师伯生前还始终不忘把他的医术反哺给我的家人,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家先后有5人赴京随他进修深造,要说是我的祖父成就了他的未来,倒不如说是我的师伯成就了我们一家,如果没有师伯的帮助,也许就没有我们一家,更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幸福的模样。我们非常感恩遇到了这样的好师伯,他的离去不仅是中医学界的损失,更是我们与师伯一家永远的痛,师伯大人,我们永远怀念您!
  如今想起师伯,怀念追思之情溢于言表,师伯的人格力量使我提笔追思,人世间不泛尊师重教之典范,但能像师伯这样重情重义坚持近百年,实属罕见。如今在师伯的影响下,我们两家人亲如一家的友谊,已在第三代、第四代之间得以延续。我们期待这种超越血缘的亲情之花永远绽放。
  尊敬的师伯大人,请您放心!我们会用心去呵护您亲手搭建的旷世师缘,并以此告慰您老人家在天之灵!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