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墨重彩绘就新图景 ——写在我县荣获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之际
|
作者:任庆华 张中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754 发布时间:[2023-2-8] |
成功举办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滨海模式”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县农业园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陶湾海洋牧场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第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全年粮食增产增收、涉生猪统计监测工作获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改革试点在全市推广;全县森林覆盖率、林木覆盖率持续位列全市第一…… 去年以来,我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发展,以系统化思维抓农旅融合,以数字化思维抓赋能提升,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在2022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荣获县(市、涉农区)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强化领导 夯实责任抓落实 农之大者,国之大。农为国本,兹为盛。我县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高位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县四套班子领导坚持示范带头,全部挂钩联系到镇(区、街道)村。向镇(区、街道)派驻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选派3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重点帮促村担任“第一书记”;成立5个工作专班,组织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镇级层面及时组建乡村振兴工作组,村级层面设立乡村振兴专干,形成了自上而下、全域推动的工作格局。 制定乡村振兴“1+N”政策体系,“1”即《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N”指出台《关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系列创建活动的工作方案》等11个具体政策性文件,及早谋定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同时落实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各项新举措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发展产业 沃野平畴织锦绣 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可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我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持续加大农业招商,育强“链主”,增强“链条”,实施在建重大项目27个,牵头召开市肉制品产业发展促进会暨全市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助推“一业一品”。“淮之河米业”成功挂牌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新四板农业板,江苏中合兴业市场建设管理公司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成功创成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产业示范园。以“订单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加快打造海港大道、滨淮高速公路、S327三条特色产业带,新(扩)建集中连片的优质果园、四青蔬菜、小花生、白首乌、酿酒原料等五大类种植基地,打造黄河故道“一区三带一基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项目68个,面积超5.5万亩;新建“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3205亩,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48万亩。 树品牌,提质效。打造“滨鲜四海”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推动“滨海大米”“陈涛粉丝”“大套蜜梨”“滨海白首乌”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种植,连片扩大四青蔬菜、界牌小花生等特经作物种植面积,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新扩建果蔬基地3万亩以上。以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为抓手,完善“三四五”服务体系,已接入农业服务主体3011个、三级服务网点96个。创建网上农批产销对接系统,已接入农产品销售商户100家,农产品直采基地45家,全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8亿元。 从以前的土里刨口粮到现在的土里种“宝贝”,从线下到“云端”,如今,我县群众在家门口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实。 留住乡愁 和美乡村如画来 温馨别致的社区房屋,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浓郁清新的田园气息,春节期间,回乡过年的滨海人纷纷感叹,滨海的农村变新变亮了。 厚植生态底色,我县把农房改善与农村宅基地改革、老旧村庄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新建、扩建新型农村社区7个,完成农房改善2520户,创成省特色田园乡村4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实施“五整治一增绿”专项行动,全年完成农村生态河道建设48条、162公里,治理水平位列全市第一等次。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500多座。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新增成片造林969亩,建成绿美村庄6个。 做好农文旅水融合文章,让美丽乡村变现“美丽经济”。我县挖掘黄河故道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海盐文化等旅游资源,以黄河故道、淮河入海水道、沿海三条生态旅游廊道为重点,串联打造万鸟天堂、月亮湾等特色景点,提档升级县城梨花语休闲、沿海自然风貌康养等旅游线路,丰富采摘、体验等农业新业态,实现了以农助旅、以旅兴农。 与此同时,坚持田、水、路、网整体推进,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新建高标准农田15.8万亩,加快农业园区整镇示范推进和15个示范村整村推进;实施片区内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整镇推进项目,创建村级生态河道48条。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燃气、5G、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机制,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现。 我县聚焦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黄河故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带,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群众需求,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议事格局。 聚焦富民 获得感成色更足 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我县千方百计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等有效方式,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积极组织县内农业龙头企业优化业态,拓展岗位,促进农户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118人。通过52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质认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5500户农户进入现代农业轨道。持续开展就业“职通车”,完成技能培训3255人,设立公益性岗位982个,推动建档立卡农户务工就业达1.8万户共3.2万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我县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促,设立防返贫基金,增强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抵御风险能力。发放各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补助资金1745.59万元,惠及学生22140名;组织发放教育资助资金350.7万元;累计为6168户发放小额贷款25472.5万元;共为4229户发放临时救助10848.81万元……一系列救助,让广大困难群众保障更有温度。 我县还在全省率先实行尊老金“秒批秒办”和困难救助“容缺审批”制度,新改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个。建立乡村公益医疗互助服务平台,成为苏北地区首个全域推广县。全县15个镇(区、街道)全面实施乡村公益医疗互助,共有42.6万名群众参加,参与率达到了50.65%;累计募集互助资金2133.41万元,惠及21372人次,平均减轻住院群众医疗负担11.4%。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