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滨海建国初期的水利工程
 
作者:徐寿春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12159 发布时间:[2022-9-16]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年多时间内,滨海人民以勤劳勇敢的精神和聪明的智慧,先后出动民工近30万人次,参与了苏北灌溉总渠、排水渠、中八滩渠的开挖及海堤、淮河、潮河、阜坎河、王圩洞等诸多河堤的开挖与加固工程。这些工程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滨海的排涝及旱灾问题,但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后来我县继续进行水利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挥当年修筑宋公堤的精神治理水患
  宋公堤旧址位于今滨淮镇、滨海港镇和滨海港经济区。宋公堤北起滨淮镇中山河口,南至今滨海港镇扁担港,全长45公里,贯穿3个镇区。宋公堤的建设,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以修堤治水造福沿海地区人民的一大壮举。1939年秋,强台风来袭,时为阜宁县东北乡(即今滨海县)沿海一带方圆几十公里的村庄陷入一片汪洋,近万人伤亡。1941年2月,抗日民主政府阜宁县县长宋乃德来到海下地区会晤开明士绅杨芷江,杨芷江提出修筑海堤,以安民生。宋乃德接受这一提议,以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名义发行公债筹款,修筑海堤。该工程从5月15日至7月30日,实行以工代赈,动员组织民工2万余人,奋战77天,在海滩上筑起了底宽21米、高7.8米、长45公里的坚实长堤。当年8月23日,海啸再次来袭,新堤岿然不动,沿海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安然无恙。此后,周边群众积极开展改水治土,种粮植棉,捕捞养殖,兴办盐场,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了感谢抗日民主政府和宋乃德县长,当地群众把这条海堤命名为宋公堤,并在海堤上竖起了“宋公纪功碑”。
  滨海东依黄海,县境地处废黄河、中山河与射阳河之间,全部为黄淮冲积平原。县域河流属淮河流域水系。1943年,阜东县(即今滨海县)政府组织群众为发扬宋公治水精神,开挖了汛鲍河,1945年开挖了中山河,1949年开挖了大众河,1951年11月后,又陆续参与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和县域系列水利工程,全县逐步形成了射阳河、排水渠、八滩渠、废黄河、翻身河五大水系,使县境渠南和中部地区的水旱灾害得到较大程度的遏制。
  参与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工程
  苏北灌溉总渠是分泄淮河流量而实施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该渠贯穿滨海直达扁担港口入海,既可改善滨海的紊乱水系,又有排涝灌溉、发展生产的作用。1951年11月初,按照省委地委统一部署,县委县政府发动组织4.9万名民工,用了85个晴天,共完成海口至莫湾近10公里长的189.4万方工程,在参与苏北灌溉总渠工程的18个县中,第一个完成土方任务,受到苏北治淮指挥部的表扬和奖励。苏北灌溉总渠的成功开挖,每年为滨海提供2.5亿立方米的灌溉水源,保证144万亩农田的用水。1952年6月,全县又广泛动员1.28万名民工,参与灌溉总渠清理坝埂、封闭河头、建设涵洞,共挖土44万余方,整个工程到7月24日全部结束。1952年8月1日,我县组织1.4万名民工,参与灌溉总渠沿岸二罾闸、侉套闸、通济河闸、六垛南北闸、阜坎河、王圩洞、五岸洞、通榆河桥的工程建设,并派出4000余民工长期服务在工地上。
  1953年3月5日,我县再次组织动员民工2.6万人,参与实施苏北灌溉总渠滨海段所建涵洞堵口和阜坎涵洞、总渠南堤整修等工程。1954年8月1日,灌溉总渠南堤加固工程开工,我县第4次又组织2.65万名民工参与渠堤加固,原计划任务20万方,实做土方30多万方,工程于当月17日竣工。同年汛期,县境的灌溉总渠接受了排涝和引洪的考验,为渠北的大面积旱改水和渠南水网地区的自然灌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大兴县域水利工程建设
  为了解决全县人民遭受旱涝和盐碱的苦难,全面夺取农业丰收,新中国建立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决定在全县大兴水利建设,积极改善不合理的水系状况。1949年冬,组织6400人的队伍,参加中山河堤加固工程。1950年,县委组织上万民工参加海堤和淮河、潮河土石方护堤工程,共挖土石方8.3万方,修闸14座,疏浚河道171条,修理滩圩271处,保护禾苗土地18.8万亩。1952年9月,中八滩渠开工,由盐城专署负责领导,滨海、阜宁两县组织开挖,其中,滨海出动民工4.4万人,挖土316万方,工程当年12月3日竣工。1952年11月,紧傍灌溉总渠北侧的浩大工程排水渠工程开工,滨海出动民工1.7万人,工程至1953年5月全部竣工。排水渠由跃进河口入境,全长62.3公里,流经县境当时天场、坎南、陈涛、新港、振东、二罾6个区乡至扁担港入海,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是灌溉总渠以北、废黄河以南、通济河以西地区的重要排水河道。1953年3月,为开挖排水渠引河,全县出动民工2.35万人,五汛、滨淮两区敢为人先,组织民工当日到工,打好拦潮圩,为各区准时开工做好前期准备,整个工程仅用18个晴天就顺利竣工,挖土47.66万方。同年7月,全县组织近1.5万名民工,参与实施海堤、废黄河以及内涝防洪堆堤五丈河、恒圩河等块石护坡工程,仅用11天时间即顺利完成任务。
  1954年4月11日,阜坎船闸开工,我县组织1200名民工挖土4.5万方,使张家河南北贯通,较好地发挥了南北通航和洪涝排泄功能。上述系列水利工程的顺利竣工,初步建成县境引排畅通的良好水系。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