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滨淮镇康庄村:聚焦特色产业引领村民致富
|
作者:于越 孙闻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925 发布时间:[2022-7-22] |
近年来,滨淮镇康庄村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坚持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聚焦“夯基础、兴产业、强治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引领村民致富,谱写康庄“强富美高”新篇章。 发展特色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有了新动能。早在2009年初,康庄村在调整产业发展规划时,锁定将黄河故道北岸1200亩高亢沙壤土地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确定为本村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先后以每亩700元至900元的价格,逐步将土地流转出来,变小田为大田,既作为康庄村发展特色产业,又作为脱贫攻坚带民致富的项目基地。意见形成后,该村“两委”班子进行分工,成立3个工作组:一组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北上山东寿光学习取经“西葫芦”种植管理技术;二组南下苏、锡、常购置“西葫芦”冬暖式大棚铝、钢管等搭建材料;三组组织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和农电、水利部门协调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一期“西葫芦”冬暖式大棚搭建54个,流转土地250亩。为了消除群众对“西葫芦”项目种植风险的顾虑,村“两委”决定由村主要干部带头,率先带头投资300万元,聘用山东寿光技术员,仅用两个月时间,流水作业,54个“西葫芦”冬暖式大棚全部搭建完成。随后做到适期育苗移栽,科学管理,“西葫芦”从挂果到上市就被常州、上海蔬菜批发商订购,每公斤2.6元。当年产值达到300万元,纯利润达120万元。 随着“西葫芦”市场销售行情越来越好。2016年6月,该村又有17户村组干部和村民加盟,总投资1500多万元,又扩建冬暖式大棚196个,形成了1200亩“西葫芦”规模种植基地。该村即组织安排150多名失地村民和低收入、低保户就近就地到“西葫芦”基地务工,参加从搭建大棚到育苗、移栽、浇水、施肥、采摘、包装、装车等一系列工作,月工资正常保持在2500-3000元,一年纯收入达到了3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新途径。过去,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偏低,主要靠基础设施、堆堤、河塘、林地发包等增加集体收入,发展项目严重不足。在总结村集体经济薄弱原因时,大多数人认为主要原因在村“两委”,特别是有些村干部理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所致。因此,该村深入学习县委、县政府《村级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从项目扶持、土地使用、土地流转等方面,强化集体经济发展。康庄村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西葫芦”这一农业特色项目,变小田为大田,实施规模种植,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村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近就地解决村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每年为集体增加积累50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村民居住环境改善有了新活力。近年来,该村以重抓特色产业“西葫芦”这一龙头项目带动引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既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又增加了集体积累。随着村级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壮大,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便纳入村“两委”的“十四五”规划中。2019年初,该村在县、镇的关心支持下,规划征地70亩,由县农旅集团先后承建34栋高标准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128户村民于2022年春节前顺利入住,新社区水电、绿化、亮化、健身场地等设施应有尽有。 在今年7月1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座谈会上,该村党总支书记冯龙江说:“我们将以县委、县政府召开的这次座谈会为契机,以崭新的发展理念,抢抓‘两高’过境我村的发展机遇,巩固拓展‘西葫芦’主体项目,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新项目,做大做强村级经济,让村级生态进一步美起来,环境进一步亮起来,产业进一步强起来,集体经济进一步壮起来。一个美丽、文明、幸福新康庄,正以强劲的发展态势,向我们奔跑而来。”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