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坎有条“妇女河”
|
作者:佚名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9465 发布时间:[2022-1-21] |
在东坎的南部,原来有一条西起孟舍村(今属西坎村),向东流经原县糖厂西侧,再折向南于阜中村入排水渠,全长7.2公里的河流。现在从孟舍至坎南小学地段已被填平,主要建起向阳大道商业街、玉龙路商业街。这条河是1958年全部由妇女开挖成的,故名为“妇女河”。当时很多妇女带着襁褓中的婴儿挖河,摇篮摆成一片,婴儿的啼哭声也常常响成了一片。因此,这条河也被人们称之为“哭包河”。 1958年,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军部队以及好多厂矿企业都设在东坎新建桥南的区域内。每逢发水季节,这一地区尽成泽国,仅靠东边的张家河是难以迅速排泄这里大面积积水的。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这年冬天和第二年初春时间在东坎南部地区开挖一条直通排水渠的排水河道。然而,当时全县的男劳力正响应“大跃进”的号召,全部投入到大炼钢铁,以及河网化和中山河闸头罾工程等工程建设中,一时难以抽出来开挖这条河。 对此,时任县委书记熊国香、县长苗雨田很是犯愁。时任县妇联主任杜晓云听说此事后心想:“挖河治水,人人有责。我是妇女干部,应该主动为县领导排忧解难。全县有众多的妇女劳力资源,完全可以把她们组织起来投入到挖河治水中。”她把自己想法和县妇联其他同志交换后,大家都积极支持她的主张。 可熊国香、苗雨田二位领导听完她汇报后,先是一惊,然后又哈哈大笑。他们认为:挖河治水,历来都是男人们的事,哪有见过妇女挖河治水的?杜晓云见二位领导用疑虑的眼光看着自己,斩钉截铁地说:“时代不同了,男子汉能办到的事,我们妇女也一定能办到!”二位县领导见杜晓云态度坚决,说得有理,立即召开县委、县政府领导会办会讨论此事,在大家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同意杜晓云提出的建议,并就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部署。 当年11月4日,滨海妇女界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开始实施。全县46000多名青壮年妇女齐聚在7.2公里长的水利工地上,其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才18岁。在工程总指挥的一声号令下,她们迅速地奔向各自的工地,挖土的挖土,运土的运土,整个工地人山人海,号声连天,一片欢腾,特别是排水渠南地区的参战妇女,挑着泥土担子,如燕子般在工地上不停地来回穿梭,构成了一幅“巾帼不让须眉”的动人画卷。 在7.2公里长的工地两旁,工棚星罗棋布,连成一片,甚为壮观,其中2000多名妇女还带着吃奶的孩子前来参加实施这项工程。母亲上工了,摇篮里的孩子就放在敞门的工棚里,婴儿的啼哭声不时会响成一片,但母亲们全然不顾,仍紧张地投入劳动。熊国香、苗雨田等县委、县政府领导到工地考察时,对妇女们的这种冲天干劲、忘我精神十分佩服,深深地体会到妇女力量的伟大。 经过40多个晴天的奋战,至1959年1月初,这条河胜利竣工,经验收,各项指标均合格。整个工程共挖土722万方,河底宽10至15米,河底高程-0.5至-1.5米,排水流域面积达18.5平方公里。在后来的几十年岁月里,该河为东坎新建桥南区域排涝泄洪作出了贡献,也为沿河两岸人民日常生活造福。1959年6月15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刘顺元来滨考察,听说东坎有一条河是妇女们开挖的,特地沿着河边进行察看。望着清澈的河水,整齐的堆堤,平整的河坡,他赞叹不已。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